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望海潮》课堂教案
中学语文必修四《望海潮》教案设计
《望海潮》是柳永成名之作。据说也是柳永为求见孙何而作。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四)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特别好玩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领,本领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据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斗争,这种传闻可能不甚牢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刚才说的是这首词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含有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本领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找寻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挚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方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闻名的歌女,叮嘱她说,假如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挚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恳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五)整体感知:
(1)通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本词进行整体感知。
(2)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词的大意。
(3)同学探讨,老师点拨,分阙赏析:
1、师: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美丽,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别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绽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绽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绽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状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宝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旺盛;二是衣着状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示意城市的声色之盛。
2、师:下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