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民营经济:从“草根”嬗变成“森林”
郑荐平 王若嘉 一、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台州位于浙江中部沿海,与温州市毗邻,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交通闭塞,资源贫乏,因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属于造就了一大批年富力强,具有战略家眼光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他们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市场洞察力和驾驭能力,善于在市场经济中抢占先机,找准切入点,寻找发展空间。他们是台州经济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二)产业制造化。制造业是台州市民营经济的主体,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形成配套协作的制造业产业链优势是台州经济的特色,支撑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全市形成了汽摩及配件、医药化工、模具塑料、家用电器、服装机械、阀门泵类、工艺品家具、食品饮料、服装鞋帽等九大支柱行业,九个地区获得了国家级制造之都(乡、城、基地)等称号。2003年,全市8万多家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44亿元,增加值521亿元,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155家,超10亿元10家,其中民营制造业企业均占95%左右,%;民营制造企业拥有4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12个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和48个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外)第一。
(三)经营社会化。从民营经济分布的领域看,台州民间投资和社会投资从单纯的工业领域向文化、卫生、教育、城建、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延伸。台州民营经济启蒙于水产品、水果的加工业,政府引导至工业制造业。之后,为了促进社会事业和交通事业的发展,政府以政策引导民营经济向多领域发展,在这方面,取得了成效。至2003年,民营经济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约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4;民营单位营运车辆所占比重达90%以上;甬台温高速公路是全国首家以股份制形式投资建成的;民营房地产企业、资质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所占的比重在2/3以上;台州市商业银行和泰隆城市信用社,都是按股份制形式组建起来的,每年为企业融资百亿元以上,而且是全国各大商业银行中呆坏账最少的金融机构之一。台州的民间办学发展十分迅速,社会力量办学(中小学)有81所,约占全省总数的1/4,在校生3万余人;广济医院、博爱医院、珠光医院,东方医院、骨伤科医院等民办医疗事业,运作较为成功。通过多年的引导,台州民营经济已向各领域延伸,民营机制已广泛渗透经济体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她的作用是发展了经济和社会事业,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四)竞争国际化。台州的民营经济一直坚持“两头在外,外向带动”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努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际市场,取得了较大成效。一大批产品已成功进入通用、大众、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知名大公司的全球采购网络,一些企业纷纷在国外设立了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格局初步确立。2003年,台州市完成出口交货值394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出口占全市自营出口的比重达90%以上。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化学原料药生产出口基地,出口额7亿美元;最大的圣诞礼品和节日灯生产出口基地,出口额超6亿美元;最大的服装机械出口基地,出口额4亿多美元;最大的阀门水暖配件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欧美等市场。
三、台州民营经济的三大趋势
台州民营经济:从“草根”嬗变成“森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