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上语文第一单元归类卷
读准字音
双 轻 晒 山 地裂 背书的 不 石
一一跳 骄阳火 姑苏 江 汁 献 体
多音字
似 的 乎
《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西湖秀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近义词:犹如—宛如—好像—仿佛—如同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么不令人心旷神怡呢?这是反问句。
换个说法:在这如画的西 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令人心旷神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苏指“苏州” ,杭指“杭州” 。
《拉萨的天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中插图上的建筑叫“布达拉宫” 。
拉萨为什么被称为: “日光城”?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城市美称:拉萨(日光城) 重庆(山城) 昆明(春城) 哈尔滨(冰城) 南京(石头城) 济南(泉城)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拉萨由于地势与天空更近,更能让人感觉到天空的蓝,仿佛拉萨的一切 都被蓝所浸润、包容,更能让人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境地。“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则进一步描绘了蓝天如水的美妙境地。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 明洁” 。句子用“白云和蓝天” “草地和蓝天” 对比的手法,更突出了天空的“蓝” 。
《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写景文概括内容的方法:抓住文章的总起句,总结句。
七、古诗拓展:描写西湖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成语积累:
自然风光:大雨滂沱 夕阳西下 一帆风顺 草长莺飞 连绵不断 湖光山色
夏天、小河、钓鱼:烈日当空 垂柳鸣蝉 满头大汗 清澈见底 喜出望外
“根”的成语:根深本固 浇树浇根 根深叶茂 叶落归根
民族建筑、山水风光:高堂广厦 玉宇琼楼 错落有致 曲径通幽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带动物的成语:雏鹰展翅 老马识途 鱼贯而入 倾巢而出 鸡飞狗跳 狼奔豕突
群龙无首 狡兔三窟
卧薪尝胆成语歌:忍辱负重 以屈求伸 发奋图强 救亡图存 卧薪尝胆 催人奋进
羽翼丰满 报仇雪恨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归类卷
读准字音:
富 波光粼 黑黝 饼 麦 有 食 一
天 随 去 身 势 出
多音字
称 霸一方 呼 号 赞 心 职 匀
混 天绫 水摸鱼 合 乱 沌
子 儿 孩 父 女
降 落 投 服
空 天 白 干 净 能
辨析
降落 生根长叶 竞相开放 防止 仍然 随即 夜叉 滔天巨浪(波浪滔滔)
绛紫 意味深长 竟然 访问 扔去 既然 又来 惊涛拍岸(波涛滚滚)
秘密 混天绫 原形 急切 抚摸 察看(观察) 胡作非为
神秘 浑身 圆形 迫不及待 扶手 检查(查阅) 兴风作浪
词语积累
ABCC 式: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得意洋洋 议论纷纷 果实累累 凉风习习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夸父追日 女娲补天 火眼金睛 精卫填海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AABB 式:津津有味 井井有条 栩栩如生 遥遥领先 摇摇欲坠 飘飘欲仙
有关动物成语:雏鹰展翅 老马识途 鱼贯而入 倾巢而出 鸡飞狗跳 狼奔豕突 群龙无首
狡兔三窟 (补充)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九牛一毛 狐假虎威
词语解释
迫不及待:着急得不能再等待。迫:急迫;及:赶得上
称霸一方:在一定的区域内倚仗权势,欺压别人。
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
词语搭配
洁白的绒球 金光闪闪的沙漠 黑黝黝的泥土 亲切地嘱咐 一阵风一团火焰
可爱的绒球 波光粼粼的湖面 金灿灿的阳光 大声地回答 一颗种子
黑黑的泥土 各种各样的食品 黄灿灿的麦子 气冲冲地说 一个降落伞
饱满的麦粒 憨厚可爱的样子 上等的麦种 得意地说 一份礼物
小小的乾坤圈 胡作非为的东海龙王父子 开心地喊 一袋麦子
理清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