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儿童抗逆力提升的社会工作思考与对策
张荣 张珊明 [摘 要] 困境儿童抗逆力社会工作发展至今,主要以政府和民间两种方式运作,围绕个案、小组、社区三种工作方法展开,并出现了服务力量地区性失衡、学校与社工合力欠缺、服务效果缺乏评就业时往往会选择大中城市,并认为在这些地方有更好的发展机遇,从而造成了服务力量分布不均匀的局面。与此同时,农村和贫困地区社工难寻的现状,让农村困境儿童较少有机会接受抗逆力社会工作服务,已有的社会工作也多停留在物资援救方面。
。家庭是儿童发展的第一场所,但大部分困境儿童的家庭系统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学校作为困境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第二场所,应该起到补充性作用。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于困境儿童的支持力度有待提升。第一,许多中小学教师对困境儿童教育工作的认识较为狭窄,过于重视学科知识和学习成绩,认为只要能让困境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却忽视了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生活适应等方面能力的提升。第二,学校缺少专业社工的长期帮助。当前,大部分中小学校并没有引进专业的社工人员进驻学校,对困境儿童抗逆力教育进行指导与帮助,教师们虽然精通学科知识,但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及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这使得学校层面的帮助难以深入。 。利用困境儿童的内部保护因素提升其抗逆力,需要从效能感、乐观感和归属感三方面进行介入。在理论层面,社会工作者常常将这三个维度作为衡量抗逆力提升的标准。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评估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常常沦为形式化和主观性的一个程序。社会工作效果评估具有分析、总结、借鉴和改善服务的功能,当效果评估被忽视或难以落实时,其功能难以发挥甚至丧失,这会让各方社会工作者对已存问题、优化方案、注意事项等模糊不清,从而难以提高未来服务活动的实效性。
三、困境儿童抗逆力提升社会工作服务的未来展望
。将农村困境儿童保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应该落到实处。农村地区的困境儿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提升抗逆力很困难,家庭和学校的力量也是微乎其微,这样的现状使得政府的支持成为迫切的需要。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区困境儿童抗逆力社会工作服务的支持力度,不仅要增加对贫困农村地区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投入,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鼓励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各方进入农村贫困地区。
2.“教师社工化”与“社工教师化”、社会工作和心理教育相结合。困境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特殊性对学校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受教师社会工作知识缺乏、社工资源有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对于困境儿童抗逆力的提升没有发挥出理想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教师社工化”和“社工教师化”相结合,以此来减少学校发挥作用的局限性。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有关困境儿童抗逆力提升的社工服务课程,让老师们学时与学生的相处中运用这些知识;同时,让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定期走进课堂,了解困境儿童情况,提升工作效率。
。为更好地分析和总结社会工作服务的成效利弊,应加快完善抗逆力社会工作服务评估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首先,在借鉴国外测量工具时,考虑本土化、差异性因素,修订和编制适合我国困境儿童抗逆力发展的评估
困境儿童抗逆力提升的社会工作思考与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