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图形和背景.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图形和背景
沈娇 摘 要: 图形―背景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不但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而且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本文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图形背景这一认知结构在语言空间图形和背景
沈娇 摘 要: 图形―背景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不但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而且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本文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图形背景这一认知结构在语言空间结构和时间事件结构中的现实化,以拓宽这一理论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 图形 背景 突显原则

图形―背景论是约一个世纪前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首先提出来的,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当我们观看周围环境中的某个物体时,通常会把这个物体作为知觉上突显的图形,把环境作为背景,这就是突显原则。完形心理学家对视觉和听觉输入是如何根据突显原则来组织的这一问题很感兴趣。他们认为,知觉场总是被分成图形和背景两部分。图形这部分知觉场具有高度的结构,是人们所注意的那一部分,而背景则是与图形相对的、细节模糊的、未分化的部分。人们观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图形和背景的感知是人类体验的直接结果,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会用一个物体或概念作为认知参照点去说明或解释另一个物体或概念,这里的背景就是图形的认知参照点。
鲁宾著名的脸/花瓶幻觉证明了图画中的确存在着知觉突显。人们不可能同时识别脸和花瓶,只能要么把脸作为图形,要么把花瓶作为图形。这一事实启发我们不得不问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因素支配人们对图形的选择呢?当然,这里的脸/花瓶幻觉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它允许图形与背景相互转换。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视觉情景只是图形―背景分离现象。例如,当我们看到墙上有幅画这样的情景时,画通常会被认为是图形,墙是背景,而不是相反。根据完形心理学家的观点,图形的确定应遵循普雷格郎茨原则,即通常是具有完形特征的物体、小的物体、容易移动或运动的物体用作图形。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研究图形背景的选择及其之间的关系在语言结构中是如何表征的,这是很有价值且非常有趣的事情。自Talmy率先把图形背景论用于语言研究以来,认知语言学家就把图形―背景分离原则看成是语言组织信息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兰盖克根据感知突显的程度对图形和背景进行了这样的论述:从印象上来看,一个情景中的图形是一个次结构,它在感知上比其余部分要显眼些,并且作为一个中心实体具有特殊的突显,情景围绕它组织起来,并为它提供一个环境。他还揭示了图形与背景区别的一种自然体现: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个相对密集的区域,具有被选作图形的强烈倾向。兰盖克的这番话实际上道出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那就是内包这一概念:图形必须恰当地包含在背景中,因此它比背景小。
Talmy给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分别列举了定义特征和联想特征。图形没有已知的空间或时间特征可确定;背景具有已知的空间或时间特征,可以作为参照点用来描写、确定图形的未知特征。这就是图形和背景的定义特征。联想特征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描写,如空间大小、时间长短、动态性、可及性、依赖性、突显性、关联性和预料性等。
定义性特征在确定图形和背景时起着决定性的

图形和背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王善保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