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白芍和川乌的生产工艺分析-川乌草乌桂枝白芍.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白芍和川乌的生产工艺分析|川乌草乌桂枝白芍
  R283 A 1672-3783(2011)05-0283-01   目的探讨制川乌白芍配伍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在水煎液环境中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探讨配伍规律的科学性和合理白芍和川乌的生产工艺分析|川乌草乌桂枝白芍
  R283 A 1672-3783(2011)05-0283-01   目的探讨制川乌白芍配伍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在水煎液环境中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探讨配伍规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采纳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与制川乌单煎液相比较,制川乌白芍1∶1,2∶1配伍组含量降低,而2∶3,1∶2配伍组含量上升。在各配伍组中,总生物碱含量大小为制川乌白芍2∶3>1∶2>2∶1>1∶1。结论在制川乌配伍白芍各配伍组中,总生物碱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为不同配伍关系在临床运用的减毒增效科学内涵供应肯定的科学依据。   川乌 白芍 制备 方法    制川乌与白芍配伍在临床上是一常用治疗痹证的配伍药对,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乌头汤“病历节不行屈伸难受,乌头汤主之。”制川乌配伍白芍可以增加镇痛、抗炎、免疫调整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积液等。本试验通过测定制川乌白芍配伍药对的不同配伍比例在水煎液环境中的总生物碱含量,探讨配伍规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 器材   1 药材制川乌(Radix Aconiti Preparata),本品为川乌的炮制加工品,购自四川江油恒源药业有限公司,经产地采收、加工而得,由成都中医药高校中药鉴定教研室严铸云副教授鉴定。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购自成都五块石中药材市场,由成都中医药高校中药鉴定教研室唐声武教授鉴定,产地为四川省中江县。   2 仪器与试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erkin-Elmer instru-ments Lambda 35 UV/Vis spectrometer;pHS-2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Sartorius BP211D电子天平(德国);R501旋转蒸发器(上海申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乌头碱(Aconitine 0720-9807)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溴甲酚绿等。   二 方法   1 pH 6.1±0.1溴甲酚绿染料的配制取27.16 g醋酸钠(NaAC?3H2O),加入900 ml水使溶解,用冰醋酸缓缓调整pH至6.1±0.1,加水至1 000 ml,备用。取溴甲酚绿约100 mg,用0.05 mol/L氢氧化钠3.5 ml充分研磨溶解后,再加入pH 6.1±0.1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至200 ml,过滤,取滤液备用。   2 比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乌头碱比照品约10 mg,精密称定,置100 ml量瓶中,用二氯甲烷使其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3 最大汲取峰位的确定取溴甲酚绿与乌头碱形成离子对的氯仿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从200~7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其最大汲取峰位在414~416 nm,与文献报道一样。   4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量取乌头碱标准液0.00,0.50,1.00,1.25,1.50,2.00,2.50

白芍和川乌的生产工艺分析-川乌草乌桂枝白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ajie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