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输出量
血 压↑
心 率
心肌收缩性
前负荷
每搏出量
充盈时程
静脉血回流速
剩余量
后负荷
神经体液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
汪 胜
E-mail: ******@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影 响 因 素 静脉回流量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缩力(心泵)↑
骨骼肌收缩(肌泵)↑
呼吸运动(呼吸泵)吸气
体位:卧→立
(头部回流↑下肢回流↓)
立→卧
(头部回流↓下肢回流↑)
呼气
↑
↑
↑
↑
↓
↓
↑
临床诊断
-----------------------------------------------------
中心V压 动脉血压 意 义
-----------------------------------------------------
↓ ↓
↓ 正常
↑ ↑
↑ 正常
↑ ↓
正常 ↓
血容量不足
射血功能良好,血容量不足
血容量↑,血管收缩,高血压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肺循环阻力过高
射血功能减退或血容量不足,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射血功能↓,血容量↑(相对)
五、微循环
(一)组成及功能
微A:总闸门
后微A:分闸
:分闸
真Cap.:营养性血管
通血Cap.:直捷通路
A-V吻合支:调节体热
微V:后阻力性Cap.
前阻力性Cap.
(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
名称 血流通路 血流特点 作用
迂回通路 微A→后微A→ 血流缓慢 物质交换
直捷通路 微A→后微A→通血Cap. 血流速较快 利血回流
A-V短路 微A→A-V吻合支→微V 随温度变化 调节体温
→→微V 主要场所
→微V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
(毛细血管压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液静水压)
= 有效滤过压 >0 → 组织液生成(动脉端)
<0 → 组织液回流(静脉端)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主要因素 生成量 回流量 例 症
毛细血管压↑ ↑ ↓ 炎症、充血性心功
静脉压↑ 不全等所致的水肿
血浆胶体 ↑ ↓ 营养不良、肾炎等
渗透压↓ 血浆蛋白↓所致水肿
淋巴 ↑ ↓ 丝虫病、癌症等
回流受阻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
毛细血管 ↑ ↓ 烫伤、细菌感染
通透性↑ 所致的局部水肿
(二)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一)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淋巴管泵: 平滑肌+瓣膜
(压迫+按摩)
120ml/h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心脏具体的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变心缩力和心率以调整心输出量,通过影响血管紧张性和血管口径以改变外周阻力
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第九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 经 调 节
(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起源 脊髓胸段T1~T5 延髓
侧角神经元 背核和疑核
分布 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 右:窦房结
左:房室交界、束支、 左:房室交界
房室肌后壁 房室肌少量
递质 NE ACh
受体 β型肾上腺素能 M型胆碱能
阻断剂 心得安 阿托品
交感缩血管N 交感舒血管N 副交感舒血管N
中枢 延髓的缩血管中枢 皮质运动区 脑干副交感核、
(T1-L2-3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