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苏辙《老子注》对儒、道的融合.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苏辙《老子注》对儒、道的融合
[摘 要]苏辙《老子注》对《老子》的诠释,并未严格遵守《老子》文本,而是进行了重大改造,其目的是"六经注我',创造三教合一的新思想体系。苏辙融合儒、道的表现在:调和了儒、道关于仁义礼乐的争执;将儒家的中
论苏辙《老子注》对儒、道的融合
[摘 要]苏辙《老子注》对《老子》的诠释,并未严格遵守《老子》文本,而是进行了重大改造,其目的是"六经注我',创造三教合一的新思想体系。苏辙融合儒、道的表现在:调和了儒、道关于仁义礼乐的争执;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道家的贵阴柔思想融于一体;借《老子》探讨儒家的性命之学;融合儒、道的圣人理论。
[关键词]苏辙;老子;儒家;道家;儒道融合
引言
《老子》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从问世之初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最早的解释《老子》的专著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从那以后,历朝历代都有很多学者研究《老子》。其中,北宋学者苏辙所著《老子注》是比较重要的《老子》注本。该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以《老子》为基础,融儒、释、道于一体,试图实现三教合一。本文专门就苏辙《老子注》对儒、道思想的融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调和儒、道关于仁义礼乐的争执
通行本《老子》强烈反对仁、义、礼、圣、智。比如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三十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仁、义、礼、圣、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要想融合儒、道,首先就要解决这种冲突。苏辙采取的方法是:
(一)区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不同作用。
儒家思想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君臣夫子之间,非礼法则乱'[1](P93)。道家思想以出世为主,可以让人"心存至道,虽为天地师可也,而以之治世则乱'[1](P94)。儒、道各有所长,圣人应该融儒、道于一体,"中心行道,而不毁世法'[1](P94)。这样,苏辙就从整体的高度上为儒、道融合奠定了基础。
(二)肯定仁、义、礼、圣、智的正面作用。
只有圣智,才能了解"道':"非圣智不足以知道'[1](P24)。仁义恰恰是孝慈的必要条件:"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仁义所以为孝慈也。'[1](P24)礼能彰显忠信之美:"礼立而忠信之美发越于外'[1](P48)。
(三)解释老子反对的

论苏辙《老子注》对儒、道的融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65784244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