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村家
合作问题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思考
现代学前儿童教育越来越呈现出明显发展的趋向,即人们日益关注到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而现阶段,农村幼儿园也成为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形式。要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单靠政府和进班当保育员”基本没有。研究指出,幼儿园利用的家长资源,从物力、人力上来看都很不足,没能激发家长为幼儿园提供更丰富的物品,没有鼓励家长更深刻地体验保育员和教养员的工作;幼儿园更注重家长发挥参与者、旁听者、观察者的作用,而家长作为组织者、设计者、评价者的角色则没有更好的展现。
我国一些学者分别对家园合作的两种具体形式:“家长园地'(2007)和“接送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交流(2006)”做了具体的实证研究。其中,在对“家长园地”的研究中,研究者运用了访谈和观察法分析了“家长园地”在设计上和运用上的优点和存在家长参与度较差等问题,并从家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家长园地”的创设和运用的各种因素,从而提出相关的建议。研究者主要采用访谈法对“接送过程中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情况作出了动态和静态的分析,指出家长接送孩子的目的单一,心切,缺乏等待交流时机的意识;教师始终处于交流的主体地位,而家长处于被动地位;接送的交流对教师来说是工作的一部分,而对于家长来说则是心理上的重视,行为上的随机。
(4)对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我国很多学者分别从家长公告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的关系等角度出发,对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研究。周芳(1997)通过深入考察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情况,指出与幼儿园其他教育教学工作比较,大多数的幼儿园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整体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工作的具体问题有:(1)随意性强,计划性差;(2)灌输性强,商讨性差;(3)阶段性抢,连续性差。曹丹丹(2003)在对几个幼儿园进行走访和观察后发现当前家园合作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与家长交流时地位不平等;(2)家园工作的表面化现象严重;(3)家园合作中幼儿园与家庭的责任不明确。宋广文、何非
2007)从分析父母原因的交付出发当前家园合作存在着缺乏合作、合作失败、合作低效的问题。朱芳红2007)对分析影响家园互动质量因素后指出,当前家园合作主要存在家长、教师对家园合作态度消极、被动;家长接送沟通机会不均等;由于孩子缺席现场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态度存在主观性。
一些学者从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通过让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假日小队活动,以及亲子活动,成立幼儿成长助教团、举行家长回见日等形式,保证从内容上形式上,时间上、地点上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发展。
国外家园合作的研究
家园合作源于18世纪的美国,当时已有一些学生家长组成家长会,聚集在一起祷告讨论或研读神经,目的在于存进子女道德发展与宗教信仰。而真正强调家长教育权的家长参与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那时开始,不少发达国家都开始关注和重视家庭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并为家园合作提供了政策法规导向。如联邦政府推出“开端教育计划”之后,有相继颁布了一些列法规如《提前开始法》《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早期教育机会法》进一步强调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参与学前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提供帮助和服务家长对儿童早期学校教育的参与。英国于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
家园合作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