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案例
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一课,我引导学生抓住“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等关键词体会了农夫的心情,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引导儿也没有长高”这句话。
出示: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 《揠苗助长》教学案例
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一课,我引导学生抓住“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等关键词体会了农夫的心情,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引导儿也没有长高”这句话。
出示: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请你们读一读屏幕上的句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意思不一样。第二句话少了“好像”,感觉是肯定的,意思就是禾苗确实一点没长高。
师:你分析得可真不错!那么加上“好像”呢?
生:加上“好像”,说明禾苗长是长,只是长得很慢。
师:长得不明显,是吗?
生:是的。
生:其实就是农夫他太心急了,看不到禾苗在长。
师:小朋友们竖起耳朵听,叶老师想把句子再变一变,你觉得这样表达合适不合适:
可是,三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生:还是书上的好。
师:书上的句子好在哪里呢?
生:“一天,两天,三天”这样的表达感觉时间长一点,“三天”感觉一下子就过了。
师:你可真能干,一下子就体会出来了。
生:“一天,两天,三天”,说明他等得很辛苦。
师:是呀,他等得可有些着急呀!
生:“一天,两天,三天”这个农夫感觉就是度日如年,等得实在太焦急了。
师:多好的一个词啊——“度日如年”!这就是农夫此时的心情。
生:叶老师,我有问题!您不是说,两个并列的词语间要用顿号吗?这儿,一天,两天,三天是并列的词,课文怎么用逗号了?
师:同学们,顿号与逗号比,哪个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啊?
生:是逗号长。
师:在这用上逗号,可以看出——
生:农夫等待的时间漫长,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度日如年。
生:这个用法,在《小鹿的玫瑰花》里也有。
师:是呀。课文中“一天,一周,一个月”,也是表现小鹿生病的时间长,等得很着急,是吧?
(孩子们纷纷点点头)
揠苗助长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