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的急诊处理
概 述
是最常见的严重骨骼损伤之一;
多见于青壮年,高能量损伤发病率上升;
多见开放性骨折,同时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愈合缓慢,常常可引起永久性的后遗症;
低能量损伤多见于扭伤及钝器打击;
儿童多为项)
二、主诉
询问疼痛的具体部位
是否有多处损伤
是否有伤口
远端皮肤感觉
急诊病历记录(8项)
三、现病史
受伤时间
受伤暴力机制
受伤后处理情况
是否于外院诊治
急诊病历记录(8项)
四、查体
1、一般情况 神志、反应
2、全身情况 头颅外伤、胸外伤、脏器损伤、其它
3、骨科情况 脊柱、骨盆、四肢
4、患肢情况:
闭合:肿胀、压痛、骨擦感、末梢血运、皮肤感觉
开放:伤口情况、污染情况、是否有神经、血管、肌肉、肌腱损伤 (确定损伤分型)
开放骨折的分型
Ⅰ型:伤口长度小于1,一般为比较干净的穿刺伤,骨尖自皮肤内穿出,软组织损伤轻微,无碾挫伤,骨折较简单,为横断或短斜形,无粉碎。
Ⅱ型:伤口超过1,软组织损伤较广泛,但无撕脱伤,亦无形成组织瓣,软组织有轻度或中度碾挫伤,伤口有中度污染,中等程度粉碎性骨折。
Ⅲ:软组织损伤广泛,包括肌肉,皮肤及血管、神经,有严重污染。
开放骨折的分型
ⅢA型:尽管有广泛的撕脱伤及及组织瓣形成,或为高能量损伤,不管伤口大小,骨折处有适当的软组织覆盖。
ⅢB型: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和丢失,伴有骨膜剥脱和骨暴露,伴有严重的污染
ⅢC型:伴有需要修复的动脉损伤。
急诊病历记录(8项)
五、辅助检查
1、X线片 包括膝、踝关节 正侧位
胫腓骨中上段正侧位(包括膝关节)
胫腓骨中下段正侧位(包括踝关节)
2、涉及关节面的骨折 需三维重建
3、急诊手术 血常规、血凝常规、必要时电解质、血糖
4、备血 骨折粉碎、开放伤口大、伴有血管损伤估计术中需要输血的患者
分型
急诊病历记录(8项)
六、诊断
1、根据受伤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作出诊断
并发症
腘A损伤(上1/3骨折)
——足背A、血运、局部肿胀
腓总神经损伤(腓骨颈骨折)
——垂足、足背感觉迟钝
骨筋膜室综合征(严重挤压伤骨折)
——肿胀、硬实、压痛,足趾被动牵拉痛 足背A搏动消失
创伤性休克
——严重开放性骨折
急诊病历记录(8项)
七、治疗
㈠ 治疗原则:恢复小腿的长度和负重功能,重点处理胫骨骨折的对位对线。(恢复胫骨的力线尤其重要)
八、签名
1、开放性骨折
2、闭合性骨折
治疗方法
急诊手术术前准备
1、全身情况、生命体征
2、费用情况
3、血常规、血凝常规、必要时备血
4、患者禁食水 6小时以上
5、闭合 消肿 甘露醇 250
开放 抗生素、破伤风
6、办理住院、送手术通知单
开放性骨折
预防感染
皮肤软组织覆盖
骨不愈合
功能锻炼
需要分期处理,经常需要数月时间
清创时间
通常认为 <6小时,越早越好
早期使用抗生素很关键
污染严重的伤口需要更及时的手术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仔细的清创
延长或者扩大伤口
清除所有异物、坏死组织、游离碎骨块、脂肪组织、筋膜
筋膜减张是经常需要做的
骨折固定
减少感染风险
外固定
单边 多边
临时 永久
髓内钉 I度、度开放
内固定
外支架优势
手术时间短 适宜多发伤患者
有利于处理皮肤软组织及骨筋膜室综合症
外支架疗效
95% 愈合率
20%畸形愈合
骨折愈合前拆除连接杆导致复位丢失
固定针感染
闭合性骨折
保守治疗
髓内钉
钢板
外固定
保守治疗适应证
轻度软组织损伤
稳定骨折
< 5° 内外翻
< 10° 前后成角
< 1 短缩
石膏或支具固定下可负重
定期随访
手术指征
不稳定骨折
不能维持复位
骨筋膜室综合症
同侧腓骨骨折
患者不能忍受石膏固定
手术方法
髓内钉
钢板
外固定
髓内钉优势
更少的畸形愈合和短缩
早期负重
早期膝、踝关节锻炼
如果算上工作时间,比保守治疗更经济
髓内钉缺点
膝前区疼痛 (%)
感染风险
非交锁髓内钉可能增加内固定失败风险
扩大适应证
近端 1/3骨折
注意外翻和向后成角
远端 1/3 骨折
注意内、外翻
进钉点很关键
胫骨近端骨折
偏低 偏内
胫骨远端骨折
固定前先复位
腓骨钢板
操纵杆技术
跟骨牵引
腓骨钢板固定
胫骨远端
钢板固定
钢板固定
新型关节周围钢板可用于干骺端骨折
胫骨内侧钢板
间接复位 小切口置入胫骨内侧锁定钢板是一个新选择
钢板优势
可达到解剖复位
低能量损伤中97%的患者效果满意
钢板缺点
感染风险、软组织问题,尤其是高能量损伤
胫腓骨骨折急诊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