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
科学定位 凸显特色
努力打造“江北水城·运输河古都
——生态聊城”城市品牌
聊城市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
敬重的―――副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全省城乡、政府爱护得很好。2007年,市委市政府通过问卷普查,广泛征求看法,屡次组织高水平专家论证,确定实施古城爱护改造,保持原有格局肌理,表达古风古韵,持续历史文脉。目前,三个角楼、南城门和东关大街已建成,正在建立楼西大街和西城门、北城门,打算三年左右将水上古城打造成国内外闻名旅游景区。
〔二〕坚持城市建立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严密结合。城市化的推动依靠于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我们遵照“现代化新城区”的标准打造开发区,将其作为产业集聚和城市拓展的最正确结合点打造,使其成为城市建立最重要的增量局部。把开发区定位于“工业新城·生态新区”,实现经济增长和加快城市化进程“双赢”。同时,为进一步突出功能分区效果,凸显城市特色,我市实施了“退城进园”、“退二进三”战略,把原来城区的鲁西化工、日发纺织、蓝威化工、中通客车等十多家企业,通过资产置换,转移到开发区提档升级,谋求更好更快开展;同时利用这些企业原来土地“腾笼换鸟”,开展文化旅游业和生态宜居区,实现了多方共赢。
〔三〕坚持城市建立与打造美丽人居环境严密结合。我们坚持生态优先原那么,以“五城同创”为抓手,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市建立,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家园。经过不懈努力,已实现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和省级园林城四项“创城”目标,逐步形成“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相宜人居环境奖”。详细工作中,我市实施了“四河一湖”碧波行动,对徒骇河、马颊河、卫运输河、小运输河及东昌湖进展综合治理,建立了13处人工湿地,到达了“有水就有鱼”的生态要求。对主要排污河道青年渠、新水河进展改造,拦截污水引入地下管道,在原河道注入清水,两岸建立带装公园,把“臭水沟”变成了靓丽风景线。大力推动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立,新建污水处理厂11座,%;新建生活垃圾处理厂3座,无害化处理实力到达1053吨/日。目前我们正在创立国家园林城市,大面积引绿进城,今年新增公园绿地 480公顷 ,%,101处具有休闲健身功能的街头绿化节点成为城区新景观。
〔四〕坚持城市建立与改善民生严密结合。改善民生是开展的启程点和落脚点,城乡建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让城乡居民共享开展成果。几年来,我们围绕与群众生活休戚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了一批民心工程。在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方面,着力构建快捷畅通的城乡交通体系,市城区二十多条主次干道改造一新,近五年新增道路579万平方米,对城区404条小街巷进展了硬化、亮化,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购置小型公交车,开到小街巷居民家门口;市区至各县〔市〕之间实现由一级马路连接,各县市之间全部由高标准二级以上马路连接,全市“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更加便捷。在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方面,不断提升公用事业水平,实施东阿引水复线工程,使城区40多万市民喝上了优质矿泉水,城市自来水水质达标率101%,%;全市各县〔市区〕全部通上管道自然气,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气化山东”目标的城市,%;不断延长集中供暖管网,成为全省集中供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在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方面,努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新增廉租住房补贴479户,累计发放户数3518户;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0万平方米,累计建立廉租住房2044套,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3170户,向“居者有其屋”迈出了坚实步伐。加快改善农夫住房条件,实施农村新居建立“百亿工程”,启动千户社区101多个,,,提前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30多万农夫喜迁新居。
三、创新思维,依靠市场机制推动可持续开展
在城市
努力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