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1
上一学期视力测试,,其他同学都正常。,为什么短短强练习。
总之,在平时备课时我也要换位思考,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备课,思考这个问题提出来有没有意义,能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材分析】:
本课复习的内容包括第四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一)》和第六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二)》,涉及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具体表现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和退位。这些内容中,应该以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和退位为重点。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准确、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形成初步估算意识。
2、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整理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能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回顾
1、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课外活动?(生说:跳绳、拔河、阅读……)
2、小结揭题。
谈话:其实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也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比如我们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一)复习100以内数加减法的口算
1、提出问题。
谈话:我们学校在读书月中组织了图书互换活动,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独立思考。
谈话:重点想一想你计算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3、班级交流。
预设:三个层次:问题——算式——计算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有选择地板书算式(1)25+7=(2)25-7=(3)35+20 =(4)35-20=
4、归纳小结。谈话:刚才我们用口算的方法复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口算时用分解数的方法,先分解大数,再进行加减。
(二)复习100以内数加减法的笔算
1、提出问题。
谈话:这是我们学校体育节跳绳比赛的情景,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预设: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算式:(1)26+12=(2)26-12=(3)54-37=(4)54+37=
2、独立解答。
谈话:想一想你计算的时候是怎样算的?(找4名学生板演)
3、班级交流。
预设:(1)口算的,要充分肯定。
(2)笔算的。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竖式计算的方法。
4、概括小结。
谈话:(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的从十位借一个十,在个位上加10,再减。(出示课件,齐读)
(三)复习分类,引导建构
1、提出问题。
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100以内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根据这些算式的运算符号可以分成几类?25+7= 25-7= 35+20= 35-20= 26+12= 26-12= 35+27= 35-27=
2、独立思考。
3、班级交流。
预设:可能分成加法类,减法类。
追问:(1)观察26+12和35+27的竖式,计算个位时有什么不同?这样加法又可以分为几类?(引导加法分成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2)观察26-12和35-27的竖式,计算时个位是否够减?不够减怎么办?这样减法又可以分为几类?(减法分成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4、归纳小结。
谈话:刚才,我们把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先是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加法,一类是减法;接着又把加法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不进位加法,一类是进位加法;还把减法也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不退位减法,一类是退位减法。这种整理知识的方法叫分类整理法。
三、综合应用,整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