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分。
实力目标: 1.培育学生通过试验解决问题的实力,更突出的是要培育学生在试验基础上的分析实力和 2.为了消退学生把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混为一谈,教材作了一段特地叙述。
通过[试验7-5],利用刚刚建立起来的饱和与不饱和概念及其推断方法,来辨别浓溶液与稀溶液,以及它们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分,是很有劝服力的,老师应很好利用这段教材,或讲解或指导阅读。在探讨时肯定要向学生指明,溶液的浓稀,是指肯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相对含量不同而言,与温度是否改变无关;饱和与不饱和是指溶质是否达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温度和溶剂的量两个条件的制约,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种存在状态,与溶液的“浓”、“稀”无关。
教学建议 (1)边试验、边分析、过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他们主动思维,逐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老师演示试验并给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逐步培育学生分析思维实力和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实力。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分。
难点:
利用试验和数据结合,培育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实力和分析思维实力。
教学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为了对溶液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就须要将溶液作以分类: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演示[试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
[老师活动] 提问:在试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变更?水的量是否变更?这个试验说明白什么?
[目的:为学生视察试验供应了肯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试验结果。]
[老师活动]演示[试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
[学生活动]视察试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
[结论]
饱和溶液:在肯定温度下,在肯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肯定温度下,在肯定量的溶剂里,能接着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老师活动]提问:在提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肯定要指明‘“肯定温度”和“肯定量溶剂”呢?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做[试验7-3]。[试验7-4],并思索以上问题。
[目的:培育学生通过试验解决问题的实力。]
[学生活动]分析探讨并总结该试验。
[老师活动]参加探讨并答疑,引导学生总结。
[结论]
(1)只有指明“肯定温度”和“肯定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2)
(3)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
[目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下一节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
[老师活动]说明:给定条件,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经常习惯被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老师活动]演示[试验7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