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活中的道德故事 [传统道德故事].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活中的道德故事 [传统道德故事]
 传统道德故事篇一
  金兵攻城掠地,烧杀抢掠的消息不断传到相州陰陽(今属河南)岳飞的家乡。自幼习 武研读兵书的岳飞再也抑制不住报国杀敌的心,参与了抗金队伍。
  他唯一放心也没留意梨苞的长大,可四岁的孔融看到了。他每天上后园,每天看梨树,每天感悟着树上梨苞的改变,直到有一天闻到梨的芳香。
  他起先知道什么是馋。仰头望着黄橙橙的梨,盼着掉到他的口中。可他很乖,父亲说,不到熟透不摘梨,他便等着,那怕唇角流出了口水。
  梨最终都熟透了,挂在枝头,就像一盏盏年夜里的小黄灯笼,闪着迷人的光。全家都去摘梨,这天便成为孔家一年中最愉快的日子。
  一方小木桌摆在梨树下,一盆芳香迷人的梨摆在小木桌的中心。
  吃吧。父亲慈祥地对孩子们说。



  可孩子们围在桌旁谁也不敢伸手,企盼的眼睛都瞅着母亲,盼着母亲选择自己做第一个吃梨人。
  懂规则的孩子们令母亲很欣慰,她将盼望通过目光在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停留了一会儿,但最终还是将盼望给了孔融。她摩挲着孔融的头说:我知道你从春天就盼着梨长大,那么就由你第一个挑梨吃吧。
  孔融笑了,笑得很甜,可当手伸到梨盆时迟疑了。他细致地看过每只梨后,拿起一只最小的离开了小木桌。随后,孩子们一声欢叫,扑向了梨盆。
  父亲被孔融的举动搞糊涂了,这孩子可是每天想吃梨啊。孔融,你为什么挑了只最小的?
  孔融闪闪眼睛:哥哥们年龄大,我年纪小,当然要吃小的了。
  可是弟弟比你还要小啊。
  孔融瞥了父亲一眼,认为父亲很无知。我是哥哥,当然要把大的留给弟弟了。
  父亲母亲都笑了,笑得比哪一年的摘梨日都快乐。
  孔融是东汉末年闻名的文学家,他四岁让梨的故事讲来总令人感动不已,这是因为在小孔融的身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谦恭礼让的美妙情感。正是这种情感,孕育了孔融美丽的诗文,成就了他的文学事业。



  传统道德故事篇三
  城隍庙的晨钟一响,长山(今山东邹平县境内)城也就醒了。寺内的和尚起先清扫寺院,城里城外的人家也起先了每日的劳作。
  可范仲淹却是早醒着的,老子《道德经》中难释的篇章让他苦思了一夜 。他走出斋房,在大殿前的白皮松下伸展着困乏的腰身。他不能睡,还要早早地赶到书馆去向先生求教。
  范仲淹两岁失去了父亲,母亲易嫁,将他从苏州吴县的江 南水乡带到了这里。家中贫寒,幼时启蒙的学习 在村中的义学学堂就可以了;长到少年,立志以天下为已任的小仲淹要深造,就只有到县城士绅办的书馆去求学了。这苦了范母,但她知道儿子的远大志向,于是向四邻求借了些钱,将小仲淹送到长山城。无钱和富家子弟同住书馆,范母又携小仲淹到城隍庙求住持在庙中借宿。慈爱为怀的住持为范母的爱子之心感动,扫出一间低矮潮湿的斋房供范仲淹寄宿读书。母亲走后,这里就变成了范仲淹的家。
  他用冷水冲洗了头,苦读了一夜 的脑袋最终醒悟过来。
  他要吃早饭了。饭是半夜做好的,在一只钵盂里。那是用二两糜子熬成的粥,两个时辰,那粥便凝成了皮冻状。他用刀将粥糜划成四块,两块是他的早饭,另两块就要等到晚上享用了。



  每当中午和半夜,他都很饿,但他忍耐着,只要有书读,他的心底就是欢乐的。
  他要上学了。恰在这时,他的一位商贾子弟的同窗匆忙赶来,身后跟着一位仆人,仆人拎着一只食盒,食盒里放着精致的菜肴。
  范仲淹,你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同窗兴趣盎然地说。
  仆人将食盒放到斋房中破旧的书桌上,翻开盒盖,菜肴迷人的香味马上飘散了出来。
  我把你每天吃粥糜的事告知了父亲,父亲说,你是个有理想的人,教我给你送来这些好吃的补补身体。同窗很真诚地对范仲淹说。
  承谢伯父的关爱,可是我已吃过了。范仲淹淡淡地说,我们还是上学去吧。
  这很令同窗悲观。或许是他爱面子吧?同窗想,那就放在这里让他单独一人渐渐品尝。
  可世上总

生活中的道德故事 [传统道德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圭圭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