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体察“台湾心”, 怀有“台湾情”论文联盟 。体察台湾心, 怀有台湾情在对台舆论宣传中,如何切实改善两岸关系,塑造一个友善、亲切、尊重台湾、值得台湾信任的大陆形象, 是我们对台舆论宣传工作重大和长期的任务。在这个问题上, 心态和情感因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 舆论宣传工作者在舆论宣传中动之以情, 使舆论宣传对象的心理上产生强烈震动, 受到感染, 和舆论宣传者产生感情共鸣。①台湾由于特殊的历史境遇和自然地理环境,在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与祖国大陆差异很大, 一些在大陆人民看来是大是大非、天经地义的问题, 他们却会表现出怀疑甚至对立的态度,表现出独特的心态和情感。在台湾第一本系统分析台湾族群性格的专著《台湾人论》的自序中,②作者深切地感慨说: 历史的传承原本就是因果相连, 偶然常寄存于必然当中。存在于台湾族群性格中的个个层面有其合理之处, 本质上并无对错可言; 然而族群性格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影响客观上却足以左右台湾未来的命运, 这就不得不令人感到警惕。此处作者还郑重地指出了台湾族群性格对于台湾未来命运的重大影响。正是基于这个 2 原因, 加上台湾民众心态和情感( 大致相当于书中所言的族群性格) 相对于祖国大陆而言具有显著的独特性, 所以对台舆论宣传中心态和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并且对于有关心态和情感因素的舆论宣传策略和艺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体察台湾心、怀有台湾情就是我们重视台湾民众独特心态和情感的基本表现形式, 也是我们对台舆论宣传的原则要求和重要致效途径。对台舆论宣传不仅要说服台湾,而且要感动台湾当今的受众已经不再盲从权威、接受说教,而乐于选择交流, 如果谁还总是板起脸来对他们说教, 谁就往往会失去受众的理解和支持。作为大陆同胞应当同情台湾同胞的不幸遭遇, 理解他们的复杂心态和情感的根本原因, 而不能只是以历史事实进行解释、分清是非就行了。我们不仅要说服台湾(说理方面的目标) ,而且要感动台湾(动情方面的目标)。台湾民众长期以来形成了深重的恐惧被出卖的心态, 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就是造成这种心态的重要历史渊源。我们一方面要在道理上说明, 割让台湾是一个严重的事件, 它主要应当归罪于日本的侵略野心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后来的及今日的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无关, 不能得出中国出卖台湾的结论, 并不能说是中国对台湾绝情背义。但是, 有些事不是靠讲道理就能解决的, 还必须考虑 3 到感情问题。有一位外省籍学者写道: 如果外省人把日本占据台湾的责任推给清廷腐败, 不能面对这样的问题与汉人的历史责任, 那么本省人又情何以堪?这个看法是值得我们考虑的。③厦门的台联曾经把台湾的中小学生领到厦门本地孩子的家里去住, 一起吃饭。台湾的中小学生回到台湾以后就说: 厦门不输台湾! (意思是厦门不比台湾差)他们以前认为大陆非常落后, 现在他们看到厦门小朋友家里什么现代化的家庭设施都有, 他们的思想观念就改变了。台湾小朋友离开厦门的时候还恋恋不舍地哭了。这样的对台舆论宣传工作才是真正做到人心里去了。我们的对台舆论宣传要向台湾民众展现中华文明的华美和伟大, 让台湾民众尤其是台湾青少年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是值得自豪的事情, 但是要真正有效说明这样的道理, 我们应该以活泼的、力戒说教的文化娱乐产品吸引台湾青少年, 做到润心细无声。有的台湾青少年
体察“台湾心”,怀有“台湾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