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军事智慧:反战的老子(下).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老子的军事智慧:反战的老子(下) 老子的军事智慧:反战的老子(下) 反战传统好生之德我们看老子的军事智慧,简直就是反战的智慧。他对战争破坏性的揭露, 对战争手段的厌恶, 简直和他的对立派儒家的孟子异曲同工。孟子在战国时代, 也就是主要靠战争来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时代,响亮地提出善战者服上刑,谁最能打仗, 就判谁死刑, 这种主张对于那个时代自然太离谱, 没有一个统治者会听孟子的。但超越时代的局限, 孟子的反战思想却表现出强大的人道力量和批判精神。请看他对战争残酷性的揭露、控诉和抨击: 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为争夺土地而打仗,杀死的人漫山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打仗, 杀死的人充满城池, 这都是吃人呀, 死刑都不足以赎清他们的罪恶。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这和老子说的师之所处, 荆棘生焉。大军之后, 必有凶年, 不正是同样震撼人心的控诉吗? 孟子尽管是战国时代最著名的反战人士之一(另一位 2 著名的反战人士是墨子) ,但孟子也和老子一样,并不绝对地反对战争, 例如他认为武王伐纣的战争就是值得肯定的正义战争。是不是正义战争, 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 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但是孟子认为从春秋到战国的战争都不是这样的正义战争, 相反, 都是统治者争权夺利、兼并土地, 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非正义战争,他所提出的善战者服上刑, 锋芒所向,正是这些非正义战争的发动者。即便在今天,我们对这样的善战者, 当然也要谴责和打击, 例如二战后世界正义力量审判和惩罚日本、德国的法西斯战犯。但孟子对正义战争的理解未免过于乐观。他有一句著名的话: 尽信书不如无书, 完全相信书上说的, 不如没有书。孟子为什么发这样的议论呢?原来他对《尚书》中关于武王伐纣的一段描述深表怀疑。这段描述说武王伐纣, 仗打得十分惨烈, 以至于血流漂杵。什么是血流漂杵?杵就是过去洗衣服时用来捣衣服的木槌子, 又粗又长又重。血流漂杵的意思是说, 血流成河, 乃至捣衣服用的长木槌都飘了起来。孟子认为武王伐纣是正义战争, 是以至仁伐至不仁, 也就是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种极不仁道的人,仁者无敌于天下,武王所到之处, 敌军肯定望风披靡, 纷纷归降, 怎么可能打得那样惨烈,乃至血流漂杵呢? 孟子显然忽略了战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他的动机和老子一样, 都是希望哪怕在正义战争中, 也应该尽量减少 3 伤亡。这种战争中的人道关注是中国军事文化的优秀传统。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推崇的仁厚之心,好生之德。老子对于战争则提出了更彻底的人道要求: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而美之者, 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 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杀人之众, 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 兵器是不祥的东西, 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 万不得已而使用它, 最好要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得意洋洋,如果得意洋洋,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 是不会得天下的。战争杀人众多, 应该对它有一种哀痛的心情,即使打了胜仗也要用丧礼的仪式来处理。对老子这个说法,自然要具体分析。当正义之师战胜了邪恶势力时, 意味着灾难的结束, 那么庆祝胜利就是十分正当的、合情合理的行为。例如唐朝安史之乱时, 政府军战胜割据势力,平息了叛乱,杜甫的反应是漫卷诗书喜欲狂

老子的军事智慧:反战的老子(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nghuang15
  • 文件大小76 KB
  • 时间2017-05-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