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 目:七彩山鸡养殖技术
专 6~
8 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 5~6 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 3 天应给予
24 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
1~2 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
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雉,除 6~8 周龄进行初步选择
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
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
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2 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雉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为有效防
止啄癖,可在 5~10 周龄间进行第 2 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
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
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
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 2 -
: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一般公雉 9 ~10
月龄达到性成熟,母雉稍晚,于 10~11 月龄性成熟。如已经到繁殖季节即可考
虑适时放配。
:雉鸡繁殖季节群体不宜过大,一般 100~150
只为一群,而且群与群之间设置遮挡视线的屏障,以免影响交配。在一般营养
和管理的水平下,公母比例可确定在 1:4,此时受精率可达到 85%以上,饲料
营养及管理水平高,则可适当增加每只公雉的与配母雉数,比例变为 1:5~1:
6。
:放配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气温、繁殖季节及营养水平等因
素,雉群生长发育好可以稍提高,而发育情况差的种雉可推后。也可通过试配
方法确定并放对配种时间,方法是先试放 1~2 只公雉入母雉群,观察母雉是
否乐意“领配”。
“王子雉”与设置屏障:公雉入母雉群中后,经过数日争斗,产
生“王子雉”,“王子雉”在母雉群中享有优先交配权。公雉群们序排定后不
得随意入新公雉,以维护“王子雉”地位,以稳定雉群。但“王子雉”有不让
其他公雉交尾的特点,故应在网内或运动场上设置屏障,可按每
毕业论文七彩山鸡养殖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