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
汇报人:
方中
桂枝甘草——温运心阳——治本
蜀漆——温阳宣散涤痰,但其辛散上涌,易致呕吐,
目前多代之以远志、南星、菖蒲、郁金等。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
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
血。(10)
瘀血化热的脉证、治法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
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11)
其脉虽大,但脉势不足,
往来涩滞不利 之象
指邪不在气分,
而是瘀血沉伏于内
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医生切诊时没有腹部硬满的指征,其腹部柔软而
不硬,但却又指病人自觉腹满,这是因血瘀腹部
的经脉,气机不利所致。本证类似桂枝加芍药
汤、桂枝加大黄汤证
——排除诊断:不是宿食,水气等蓄积在肠的气滞。
——上述症状均是瘀血所致,故说“为有瘀血”
腹满的辨证思路:
腹满——气分

血分
三.吐血下血
病因病机
1.湿热蕴胃,灼伤阳络: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 (7)
肠中湿热,迫血下行之近血。 (16)
2.劳倦内伤,中气虚弱:
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 (5)
3.肺胃津亏,灼伤胃络:烦咳者,必吐血。 (5)
4.脾胃虚寒,不能摄血:
吐血不止之柏叶汤证、先便后血之黄土汤证。 (15)
5.过食辛热,热蕴于胃,或肝火犯胃,胃失和降,迫血上逆:泻心汤证。(17)
预后
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 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2)
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6)
( 吐血病人得此脉证,为真阴已竭,阳无依附,欲上逆外脱之象。)
治疗禁忌

衄家不可汗,汗之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瞤,不得眠 (4)

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慄而振(9)
证治

虚寒吐血——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14)
柏叶汤方 柏叶 干姜各三两 艾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柏叶(侧柏叶)——性微寒,清降止血
干姜——温运脾阳以摄血 振奋阳气
艾叶——温经止血 温经止血
马通汁——即马类新绞出的液体,
可祛瘀生新,引血下行,(可用童便代替)
吐血——
日久不止,面白
神疲乏力,畏寒 中气虚寒 柏叶汤
舌淡,脉虚 气不摄血
[按语]
侧柏叶有缩短出出血时间的作用,生用比炒炭用为好
艾叶挥发油大量吸收后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并可致肝
细胞代谢障碍,致中毒性黄疸性肝炎,故艾叶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肝功不好者,用量要小3-9克,炒炭可能有减轻其毒付作用
热盛吐衄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17)
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大黄——①清泄血分实热,釜底抽薪。
②去瘀生新;
黄芩——邪肺火,清大肠之热,
黄连——泻心、胃、肝、胆之实火;
诸药合用“统泻三焦实火,俾邪去而血自宁”(《沈注》)
煎服法:三药同煎,顿服之
心烦不安
口干舌燥,小便黄赤
舌尖红,脉数。
——心火亢盛,迫血妄行
——苦寒泄热,凉血止血
——泻心汤
[按]:
《伤寒论》(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便血
虚寒便血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15)
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
右七昧,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先便后血,此远血也
——是便后血,即大便在先,血液在后,多表
示出血部位离肛门较远,可在小肠、结肠等
处,故称远血
黄土汤主之——健脾温中散寒,以复脾统血功能
灶中黄土(炒心土,伏龙肝)——温中涩汤止血
炮附子——温阳散寒
白术、甘草——健脾补中
地黄、阿胶——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孔乙己
  • 文件大小680 KB
  • 时间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