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5篇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通过视察、涂画、比较、归纳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学问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学生已有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所以不难猜出结果,接着就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分数乘分数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再借助教材中“探讨”的问题,激励学生探讨算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类似几道题的“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小结分数乘分数的方法。在计算法则的发觉上,因为在前面花费了很多的笔墨,到法则的形成时,就让学生依据黑板上的五个算式让学生视察“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由于本节课只是初步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整节课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直观感受上,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给于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整个教学的流程是特别清楚的,由复习到新授再到练习老师都对教材进行了很好的探讨,并且特别娴熟自己的教学程序。
反思本课的教学,在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时,有点重结论轻过程之嫌。假如加上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的环节,可能更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另外,平常教学中,发觉学生假如在原来的题目上干脆约分,学生往往错误率相对高一点,于是一律要求重新抄题再约分,因此在练习中要求先约分再计算时,学生基本都是先抄好题目,然后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的,其实这一个环节可以放在其次课时中进行,放在这里让学生倒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3
[片段一]
师: 1/41/2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学问计算出它的答案呢?
生:能。
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先独立思索,再与你的同桌沟通你是怎么想的?
生:(尝试计算答案,探究算理)
师:(巡察,指导)
师:很多组想出了许多方法,我们一起来沟通一下。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据学生汇报:化小数板书;折纸请他生再演示;汇报算式先放一放,最终请学生说说理由)
组1: 1/4=,1/2=,==1/8,我们认为答案是1/8。
组2:可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这样一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1/8。
(师: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这个8是怎么来的?
组3:按他的想法来说,是折出来的,先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事实上是把这长方形分成了8份。)
组4:(边说边画):我们用的是线段的方法,画一条线段作为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再把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就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以1/41/2=11/42=1/8为例,你为什么能用42呢?(课件呈现)
[片段二]
师:像1/41/2,大家想出了许多方法,假如工作1/3小时可以铺设这块地面的几分之几?3/4小时呢?现在你能不能解决了?谁来汇报算式?(课件呈现)。
师:听清要求,我们分工一下,1、2组探讨第一个算式,3、4组探讨其次个算式,用你喜爱的方法独立思索一下。
生:选择探究算理及其结果。
师:巡察,指导。
师:很多组想出了许多方法,我们一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