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初次听到“心理健康教育”时,心里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名词,内心疑惑:这不应该是心理学教育专家研究的内容吗?后来,随着教龄的增长、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无时无刻不萦好评。
,公平公正
没有沟通,谈何教育?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要想与学生有效沟通,首先得学会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在平常的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尽量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当孩子们犯了错误时,不要先入为主,一味批评說教,而要学会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把握他们的心理动向,找准切入点,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其次,学会不存“私心”。这“私心”指的是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好而对其有所偏爱,这会让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大打折扣。曾经我就因为对成绩好的学生过于偏听偏信而做出过错误裁定,带给自己深刻的教训,也一直因此懊悔不已。
,以身作则
教师要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正在懵懂中成长的孩子们。初入教坛时年轻气盛,我经常因为学生的叛逆而暴跳如雷、火冒三丈,而学生也只是一时被“镇压”……现在想想,如果自己当时不那么冲动,能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一起剖析问题,多一些正面引导和鼓励,少一些疾言厉色,或许能让更多的孩子信服。
教师要讲诚信。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以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律人先律己,我们教师唯有以身作则,学会宽容,信守承诺,才能打动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教师的工作重心是学科教学,而学科教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一种新趋势。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教师应该多想办法,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使儿童增强自信心,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探索适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内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要鼓励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团结协作,面对问题迎难而上。还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可以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后进生则要给予耐心细致的辅导和帮助,对他们的进步要给予鼓励。
人的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积极调节。我希望孩子们保持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从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我经常引导他们,要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确定新的奋斗目标,目标不宜过高或过低,要实事求是,不苛求自己,不作“非分之想”。我还经常引导班里争强好胜的学生,遇到挫折要放宽心、想得开,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平时还要多与人交流,尤其是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从中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
,培养健康心理
“父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