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法有捷径,篆书开先锋摘要: 书法学习枯燥, 难以得法。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学习书写篆书能启发延续学生的学书的兴趣, 并且容易掌握书法笔法, 进步较快, 极大促进楷书及其他书体的书写。篆书是中国的象形文字, 承载了中华的文化, 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关键词:书法;篆书;石鼓文;兴趣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最能代表中华文化。学书法能够让人修身养性, 提升生活品位。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小就学习书法。当前小孩子学书法多是学写楷书, 写起来难度很大, 因为楷书结构严谨, 法度精密, 笔法要求比较多, 基本笔画需要练很长时间, 实在是一项很枯燥的学习。有很多孩子初学基本笔画很难写到位,越写越没有动力, 越练越枯燥。这种“屡战屡败”的挫折, 有几个孩子能经受得起?往往半途而废。少数的孩子悟性高, 也很刻苦, 从小学一直练到初中, 乍一看写得不错,但脱帖之后写得并不理想,并且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力也不高。能不能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学习书法呢?孩子天性喜爱涂鸦, 用画图的方式来表达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哪种字体更接近绘画呢? 书法的字体有篆、隶、草、楷、行, 其中篆书是最古老的字体, 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 是华夏民族 2 智慧的结晶, 是老祖宗们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 用文字的线条笔画, 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 具体地勾画出来。所以说篆书是书法艺术中,最接近图画的书体,因此趣味性和艺术表现性极高。有人觉得篆书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楷书更实用,学篆书是舍近求远,舍易就难。其实初学书法先学篆书倒是有一举多得的好处。一、篆书教学启发并延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孩子坚持长期学书法的动力。日本著名的才能教育家、小提琴家铃木镇一指导教育了一大批的莫扎特式的小提琴神童, 这些所谓的神童就是普通孩子, 他们五六岁就能登台演出巴赫等人的名曲。铃木的秘诀就是:让孩子把小提琴当成玩具,感觉拉小提琴是在玩。起初我的学生对于篆书的“篆”字都不认识, 更不谈不上了解和认识篆书了。但当我给学生介绍这一古老的字体时, 学生却非常感兴趣。学生觉得写古老的篆字很有趣。篆书虽然很难辨认, 笔画复杂, 但学生写得很投入,感受到了书画同源的乐趣,从而引发了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二、篆书笔法简单篆书虽然字形较难辨认、识别,但笔法是最简单的,学生学起来快, 有成就感。篆书点画只有直与弧, 笔法只有中锋用笔、匀速运动。而楷书用笔除了中锋用笔、侧锋用笔、匀速运动、变速运动之外, 笔画有横、竖、撇、捺、点、钩、挑、折、法度严谨,初学难度很大。学写篆书也可加强中锋运笔的基本功训练。在书写的过程中还要顺着弯曲盘旋的笔画, 捻动笔管, 这能解决初学书法用笔死, 不灵活的大问题。这些都是对将来学写楷书最快捷的入门方法。书圣王羲之曾一再告诫其子 3 “勿播于外,缄之秘之”的家传学书诀窍“穷篆籀,工省而易成”也就是说写篆是学书的捷径。三、学篆书益于书画“书画同源”,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掌握了篆书的基本笔法, 也就掌握了中国画的笔法, 落笔不俗, 得古意。明代书论家赵宦光在《寒山帚谈》中说:“书法每云,学书先学篆隶,而后真草……作字须略知篆势, 能使落笔不庸。……通于篆势则得古意, 不通于篆势则得百弊。”古往今来
书法有捷径,篆书开先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