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成本费用指标填报有妙招
李珊珊国家统计局自2007年正式启动了工业成本费用调查,从此结束了十几年来被调查企业直接填报生产法增加值构成项——“工业中间投入”的历史,为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统计指标的准确性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统计机构通过工业成本费用指标填报有妙招
李珊珊国家统计局自2007年正式启动了工业成本费用调查,从此结束了十几年来被调查企业直接填报生产法增加值构成项——“工业中间投入”的历史,为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统计指标的准确性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统计机构通过这一直接采集财务基础数据的方式,实现了统一计算生产法和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及其增加值率的目的。
然而,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虽然计算方法颇为复杂的“工业中间投入”指标已经予以取消,但由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多样性以及统计和会计核算目的的差异性,基层企业统计人员在填报报表时往往需要按照统计方法制度的规定对会计科目进行归并或分解填列。这对填报原则的指导性和统计指标的准确性均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由填报原则看财务科目与统计指标的关联
目前,成本费用的填报主要遵循两大原则,第一是产品制造成本跟着产值走,第二是企业的成本费用明细项在统计报表中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
在报表填报中,这两大原则是指标分析填列的主要依据。而鉴于企业财务科目设置和生产方式的多样性,成本费用调查指导方案对两种特殊情况进行了说明。一方面,凡是企业财务账目中设置了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科目,范围含义与统计报表所列的指标相同,但没有包含在报表所列的指标中的,企业要将其调整填报到统计指标中;另一方面,当企业生产口径与会计核算的期间费用口径不一致时,不能对期间费用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主要发生在企业包含非工业活动或者下属企业期间费用的情况下。
成本费用报表与企业财务账目核算目的的差别以及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多样性,在形成了上述填报原则的同时,也衍生了调查中财务数据统计指标与成本费用“名同数异”或者“名异数同”的特殊现象。比如,同为“试验检验费”这个指标,在财务科目里可能包含试验人员工资、福利和设备折旧等内容,但在报送统计指标时就要予以扣除。这给很多企业基层统计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困扰。
在实际操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会计科目,统计人员仅仅依照上述填报原则仍然不知如何入手,对于成本费用的财务明细科目在上报时是否需要调整,如何调整,将哪些调整后的科目计入统计指标存在着较大的疑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工作中不断思考财务明细科目和统计指标之间的关联,并将两者专业化、复杂化的关联关系用朗朗上口的语言总结为了五句“口诀”,希望对广大基层统计人员填好报表有所帮助。
制造成本与费用,一个开门一个关
口诀第一句首先开宗明义,指出成本费用填报的应用范围和总原则。上半句指出调查的应用对象是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指标,涵盖了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项下的明细科目。下半句的含义包含两点:第一,何为开门?谁来开?由于制造成本及其项下指标的口径都要完全与工业总产值保持一致,如果企业制造成本核算包含有其他非工业生产活动的成本或者制造成本在其他财务科目项下核算,则分别要对企业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这个科目进行调减或调增的处理。因此,“开门”的含义是指统计指标可能需要将其所对应的会计科目以外的核算内容调整进来
工业成本费用指标填报有妙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