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诗词赏析资料1
1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姓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 景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 受。
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4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 “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
C、 “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 验。
D、 “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 概。
《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o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山河并没有被破坏;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因长久无 人料理导致乱草丛生。这一联在写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遭到破坏以后的失望之情。
Bo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Co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诗人用“抵万 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o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这是忧 国、伤时、思家所致。
16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 “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 “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 “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 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17下面对杜甫诗歌《望岳》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字里行间洋 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B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将大自然写得特有情 趣。“割”字用在这里,非常奇险传神。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体现了诗 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D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登上泰山绝顶的感受,抒写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8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 是
七至九年级诗词赏析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