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部大开发中的沙漠化治理摘要: 加快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是邓小平同志在 90 年代初就明确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都分。这”两个大局”就是:首先,大力发展东部地区,使之先富裕起来,其次,是到 20 世纪本,实施西......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沙漠化治理加快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是邓小平同志在 90 年代初就明确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都分。这”两个大局”就是:首先,大力发展东部地区,使之先富裕起来,其次,是到 20 世纪本,实施西部大开发。但是,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是目前的生态环境退化和土地沙漠化对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包括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五省(区) 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尽管自然资源并不贫乏, 但出于干早少雨,生态脆弱、环境恶劣,加之工农业生产力低下,基础设施薄弱, 教育科技水平落后,综合经济实力不强, 使得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均 GNP 仅为东部地区的 40%。同时,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引发了本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产生了诸如山地森林减少、水资源短缺、 2 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等重大环境问题, 已经并将继续严重影响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极为重视。沙漠化不仅是西部生态环境退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西部面临的严重的社会- 经济问题。因此, 努力改善西部的生存环境,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是西部大开发新形势下沙漠化研究及其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 1 西部生态环境退化与沙漠化沙漠化(SANDYDESERTIFICATION) 是荒漠化(DESERTIFICATION) 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极其重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正困扰着当今世界,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根据 1994 年签署的(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起主导作用营力的不同又可分为: ①风力作用下的荒漠化一沙漠化, ⑧水力作用下的览汉化一水土流华; ③物理化学作用下的荒漠--- 土攘盐渍化、碱化、板结、潜育化等。荒漠化过程影响着全球陆地面积的 1/4 和世界近 10 亿人口,荒漠化土地每年还以 5--7 × 104km2 速度扩展。其结果不仅造成可利用土地资源丧失, 农业产量下降及生态环境恶化, 而且造成普遍的贫困, 乃至区域政治经济不稳定。 3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 ,其中主要以沙漠化的发展迅速和对社会经济- 环境的影响最大而研引人关注。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陕西、山西、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部分地区在内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地区, 尤以贺兰山以东的半干旱区分布更为集中。根据 20 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 我们认为: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主要由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环境相互作用而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 土地资源丧失, 地表呈现类似沙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目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已高达 37× 104km2 ,占国土总面积的 3. 85 %,占西部土地总面积的 10 %以上, 沙漠化土地从东北经华北到西北形成一条不连续的弧形分布带,其中严重程度的占沙漠化土地面积的 10. 2 %;强烈发展程度的占 %;正在发展( 中等程度)的占 %;轻度的及有潜在危险的占 %。其中有 29% 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在半干早地带的东部及部分半湿润地带( 以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河北坝上和内蒙古后山为主) 的农牧交错区和旱农垦区,以风烛和片状流沙为主;有 44 %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在半干旱地带的中部、西部段荒漠草原地带( 以内蒙古中部为主) ,以固定沙丘活化及流沙蔓延为其特色;有 27 %的沙漠化土地分布于干早地带绿洲边缘及内陆河流下游地区( 以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甘肃河西走廊北 4 部、新疆塔里木河下游为主), 以固定沙丘活化为主要的特色。沙漠化土地不仅面积广大,而且其发展速率仍在加大。 60--7 0 年代为 -1;8 0 年代为 -1;9 0 年代达到 -1 。沙漠化土地的不断扩展,业已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是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环境恶化和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危及当地人民的生存发展,甚至至加重贫困的程度,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成批的生态难民; 二是导致大面积可利用土地资源的丧失; 三是严重威胁村镇、交通、水利及其他工农业设施利国防基地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四是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500 亿元。同时, 作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标志和突发事件-- 沙尘暴的爆发频率也愈来
西部大开发中的沙漠化治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