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防止污染企业进入中国西部的对策 1 污染企业进入经济落后地区的实例 印度的拆船业近年来,欧洲尤其是挪威每年将大量的旧船卖给印度的一些拆船企业拆掉。在印度西海岸长达 10km 的阿朗海滩上,每天大约有 4 万名劳工冒着生命危险从事拆船的作业。大量的石棉粉、毒烟在时刻侵蚀着这些没有任何劳动保护的工人的肌体。被拆卸的船体钢板随时可能倒塌, 频繁发生的事故不断地在吞噬着这些劳工生命。据报道, 这里平均每天有 100 起事故发生。欧洲的造船业有着严格的操作以及技术规定, 但对于拆卸旧船, 却没有任何的规范。有些欧洲国家的政客, 不仅将亚洲视为富国的垃圾场, 而且还将穷国例如印度的拆船业说成是“穷国赚了富国的钱”,对这种污染而造成的后果根本不予考虑。例如, 挪威贝廷斯公司的代表就直言不讳地说: “处理拆卸旧船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买方的事, 与卖方没有关系, 这里是市场决定一切, 我们只是将旧船卖给出价最高的厂家,我们并没有干什么坏事”。 菲律宾的铁矿石烧结厂事件此事的始作俑者是日本千叶市的川崎炼铁厂。川崎炼铁厂的铁矿石是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巴西进口的。这些矿 2 石要经过精选和烧结才能被用于炼铁, 但在烧结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 1975 年5月, 一些被认定是公害病患者的千叶市居民将川崎炼铁厂告上了法庭, 强烈要求关闭污染严重的炼铁厂。同年 9月, 川崎炼铁厂败诉, 随即将这个烧结工厂转移到了菲律宾。这个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公害输出事件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对于川崎炼铁厂而言, 既将大量排放氧化硫、氧化氮粉尘物质的污染源转移到了其他国家, 不再担心本国的居民遭到污染, 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 这是为不发达的菲律宾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 印度的博帕尔农药泄露事件美国的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CARBIDE) 于 1969 年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北部建立了一个农药工厂。建立之初, 主要用来加工、调剂、包装从美国运来的原料, 1979 年建成异氰酸甲酯(MIC) 车间并投入生产。 1984 年 12月2 日午夜零时左右, 工人在对 MIC 车间进行定期的维修检查过程中的错误操作,使大量的水进入装有 60tMIC 的贮藏罐中,由此发生了难以控制的化学反应。罐内温度急剧上升, 压力迅速增大, 最终造成了震惊世界的毒气泄露事件。据印度政府后来公布的数据,有 40 多吨的 MIC 气体流进沉睡在梦乡的博帕尔城,因毒气之害而死亡的有 2500 人。但据更可信的民间团体提供的数字,当场死亡 8000 多人,包括逃离后死 3 亡的人数至少在 16000 人以上。上述几个例子所指明的趋势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千方百计地将其本土的高污染及高危害企业、工厂转移到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严酷的现实迫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国西部开发的过程中, 很可能会有与上述似的现象发生。那么形成这种推测的原因是什么呢? 2 污染企业可能进入我国西部的原因是什么? 人类自私的本性可以将发达国家和地区向落后的国家、地区转移污染工厂输出公害说成是人类(严格地说是某些群体或个人)具有自私本性的表现。当然, 这种说法肯定会引起争议。至少就人类的本性究竟是什么、人类有多少种共通的本性、人的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等, 会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很难说得清楚。况且
防止污染企业进入中国西部的对策_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