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兵为镜正医风|兵镜备考
“坚持以人为本,敬重基层官兵的主体地位,是改进医德医风的治本之策”,这是去年6月下旬驻闽某分部罗良庚政委在与体系部队官兵座谈时得出的共识。 近年来,这个分部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为兵服务种超过规定范围296种,近3年为部队医疗免费2387万元,官兵门诊次均费用位居军区前茅。 治好了身病,为何又添了心病―― 从官兵最渴望的事做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部队官兵对心理疏导和治疗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条件的限制,目前部队医院在管理和心理治疗上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这病也就这样了,再看也不会有多少起色,不要再折腾了!”听完医生的话。一名满脸希望的战士脸色一点点苍白起来……回连队后,该战士缄默寡言,工作训练没了劲头,思想骨干对其多次进行疏导不见奏效,“医生都给我定性了,你就不要宽慰我了”。 由于病房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一名原本表现不错、本分上进的战士,在住院期间竟发展到不假外出、夜不返院,频频出入网吧等营业性场所,就在他兴奋地享受着外面世界的精彩生活时,一纸处分也正等待着他。 某部一名身患重病的战士入院后,医院对其救治工作极为重视,派出专家骨干,成立了特地的救援小组。一场生命的拔河赛眼看着就要成功,可由于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治疗与疏导,这名战士丢失了生活志气,写下了绝笔信,流露出要轻生的念头。幸亏发觉刚好,才没酿成大祸! 调查表明,受传统医疗模式的影响,“你求我应”的观念在部分医护人员的头脑中仍根深蒂固。少数医务人员对病人精神上的苦痛不关切、不怜悯,对患者的需求和埋怨充耳不闻;有的不敬重病人的知情权,对病人的询问和怀疑缺乏耐性的沟通和说明;有的在公共场合不留意维护官兵的隐私,不敬重官兵的选择权;还有的不留意言词和表达技巧,给官兵精神、心理上造成肯定损害。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贯穿到医疗工作的每人、每时、每事中!”罗良庚政委与卫生处一起探讨完善了官兵心理治疗疏导的相关规定,从完善制度入手,使战士们入院就有“指导员”,始终处于组织的管理教化之中。 分部在每个军人病区成立临时党支部,严格落实党员生活制度,并组织与部队同步的专题政治教化。他们还借鉴部队“双四一”的做法,主动开展“医患沟通”活动,每天坚持由科主任找三五个病人闲聊,医生找病人谈心三五分钟,护士给病人三五句问候,使住院官兵的疾病有人管、苦恼有人知、疙瘩有人解、困难有人帮,真实地感受到组织和集体的暖和。 为了让官兵享受到“人性化”的治疗,几家医院还从细微环节人手规范医疗环节: ――第92医院提倡“随时服务、应答服务、廉洁服务”,增加服务的主动性,在全院广泛落实首诊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尽量满意病人的须要。 ――第174医院把诊室的长方桌改为艺术的椭圆形桌,看病像坐在咖啡屋里闲聊,轻松又温馨。该院还对27个项目进行了调整,如降低原先便利医生、护士操作的过高的病床,变更以往大清早把病人叫醒查房、搞卫生的做法。 ――第175医院为出院官兵填写的“鉴定卡”,既有医疗健康状况,又有出院留意事项,还有住院期间遵规守纪状况,以及温馨提示,并留有责任医生、护士的联系方式。在留意事项中,填写了不宜进行的活动、不宜吃的食物等。 ――第180医院完善了心
以兵为镜正医风-兵镜备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