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水上人家贾宋村.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水上人家贾宋村
刘顺超 上次去贾宋,在正月二十一,正赶上贾宋村的大型乡艺活动――“抬黄杠”,亲自感受了一把这一流传千年的习俗,我被其中所蕴藏的深厚文化所吸引,贾宋――这个四面环水的村庄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贾水上人家贾宋村
刘顺超 上次去贾宋,在正月二十一,正赶上贾宋村的大型乡艺活动――“抬黄杠”,亲自感受了一把这一流传千年的习俗,我被其中所蕴藏的深厚文化所吸引,贾宋――这个四面环水的村庄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贾宋印象
贾宋村南距南和县城6公里,西距邢台市区10公里,是贾宋镇政府的所在地,历史上贾宋民风淳朴,文化资源深厚,人文景观突出。
这里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贾宋村是一个近万人的大村,村子面积很大,呈不规划正方形,村内有6条大街。这六条街是十字街、李牌街、冀牌街、豆牌街、程牌街、韩牌街,除大街还有数条胡同。全村分为五牌二庄,五牌为李牌、冀牌、豆牌、韩牌、程牌,二庄即唐庄、田庄。
贾宋村为一个环水村,七里河与牛尾河到贾宋村西后汇流在一起,为了安全和避免水患,村子在营建时就开挖了河濠,使河水绕村环流,村民称环水河濠为“越河”,环村的“越河”起到保护村寨的作用,“越河”代替了村寨墙的功能。考虑到村民的生活出行方便,在村子的东面、西面还修有阁门,其他地方以桥梁代替阁门。村中的河道上共修建6座桥梁,这6座桥梁是永济桥、三孔桥、村西吊桥、哑巴桥、板桥和冀牌桥,以村东的三孔石桥规模最大,现在村内还保留着河道的遗迹,村中的永济大石桥保存完好,只是随着河床的抬高,河道已经淤满,只有石桥的石栏板和拱券上的避水兽暴露在外。

文化源远流长
走遍邢台村庄,如果问起村子的历史,都会回答:我们这个村子是在燕王扫北时建的。这也是邢台村庄的一个共同特点,贾宋村也不例外。贾宋村的文化很厚重,也很丰富,有庙宇文化、姓氏文化和接杠乡艺文化等等。
在贾宋村里有10座庙宇,老年人回忆有关帝庙2座,老祖庙1座,玉皇庙2座,三关庙2座,土地庙1座,老母庙1座,真公庙1座。其中保存最完好的是在村中永济桥北侧的关帝庙,当地也称为关爷庙。关帝庙现为南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保留的石碑上可知,贾宋关帝庙创建于明正德年间(1505年~1521年),到光绪时已经重修了5次,1904年,也就是光绪三十年,村民又集资对关帝庙进行第6次大修,现在保存的应该是当时大修后的基本格局,面积近300平方米,共有3座大殿,这3座大殿都是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殿,殿顶为筒瓦屋面,饰有兽面瓦头和花草纹滴水,大门前有南和万历进士朱正色手书的“关帝圣君”题匾。在庙内保存有16通古代碑刻,在西围墙嵌有6块石碑,在东墙下还有数块石碑,多数已经破损,碑文字口还好,较易辨认。关帝庙这些石刻最早的有明代正德年关帝庙初建时所立的碑记,清代有康熙五十二年一块,乾隆三十七年一块,道光二十五年一块,光绪三十年一块。此外还保存有永济桥修建时的碑记,这些碑记真实完整地保存下贾宋村的历史和发展情况,是研究邢台及南和地方文化不可缺少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贾宋由五个牌两个庄组成,牌即姓氏,为什么把姓氏称为牌?这可能与贾宋家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老人回忆说,在解放前,贾宋村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承先堂,承先堂也就是家庙,

水上人家贾宋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刘备文库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6-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