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员审核能力培训企业管理处
第一章
内部审核员基础知识
第一节内部审核的概念
一、审核的定义:
为获取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审核定义的理解要点:
1、审核的客观性:
获得审核证据并进行客观评价,确定审核证据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
2、审核的系统性:
有组织地进行,策划审核方案, 审核计划/检查表。
3、审核的独立性:
保持审核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不应导致将责任从受审核方转移到审核方,审核人员应避免受偏见、情绪和其他有可能损害审核工作客观性因素的影响,坚持尊重审核证据。
4、形成文件:
制定审核程序、审核方案、审核计划、检查表、审核记录、不合格报告、审核报告。
1、审核形式:
包括产品审核、过程审核、管理体系审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
2、结合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3、联合审核: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审核机构共同审核同一个受审核方。
二、审核的分类
根据审核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审核分为外部审核和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又可分为顾客审核(即第二方审核)和独立审核机构的审核(即第三方审核)。
三、审核方式:
1、集中式内审:即集中数天,把全组织各部门、所有过程进行一次全面审核。
优点:是时间、人力集中使用,效率比较高;通过一次内审,即可对整个体系的有效性、强项和弱项做出明确判断。
缺点:是突击性太强,不能有效提高全组织员工持续改进的意识;
2、滚动式内审:
即每隔一段时间(如每月)都有一次小范围的内审。或是按部门安评内审计划,或是按过程安评内审计划;一定周期内覆盖所有部门或过程。
优点:是细水长流,把体系内审形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评价活动,可以使员工提高持续改进的意识。
缺点:是要到年终,各项内审计划完成后,才能对整个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做出评价。
第二节
内部审核的作用和特征
内审员审核能力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