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库滨铅锌矿地质特征
吴佳滨 摘 要:黑龙江省逊克县库滨铅锌矿体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库滨铅锌矿成因以热液型为主,主要为充填交代的脉状矿体,个别矿体与矽卡岩有关,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其地质特征、矿化蚀变、赋矿层位、矿体空间分布、为粉砂岩或细砂岩。与上段含砾砂岩的接触面产有Ⅴ号铅锌矿体,层内透灰石矽卡岩上盘产有Ⅳ号铅锌矿体。
下部粉砂质板岩段:仅在矿床北部出露,主要为灰-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局部夹有白云质结晶灰岩和透闪石透灰石矽卡岩等薄层,未见矿化。
2 蚀变矿化
围岩蚀变的分布、蚀变带的发育程度和规模均由接触产状和围岩的性质决定。围岩蚀变表现为热力变质、矽卡岩化及热液蚀变三种形式。热力变质主要表现在灰岩变为结晶灰岩或白云质结晶灰岩,页岩变为板岩,砂岩硅化及角岩化等。矽卡岩化主要发育在库滨铅锌矿中部的白云质结晶灰岩、粉砂岩段岩层中,主要有透灰石、石榴石、透闪石和阳起石等组成的矽卡岩化。热液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硅化、滑石化、绢云母化等,主要发育于近矿围岩及不同岩性的接触带及层间破碎带处。
矿化现象主要发育在下寒武统铅山组上、中段岩层接触带及中段岩层内。常见有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磁黄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
3 赋矿层位
库滨铅锌矿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列部位:赋存于铅山组上段与中段岩性接触地段,如含砾砂岩与白云质结晶灰岩的接触部位(Ⅱ号)、含砾砂岩与粉砂质板岩的接触部位(Ⅴ号),中段(矽卡岩化)白云质结晶灰岩、粉砂岩接触部位(Ⅳ号、Ⅲ号),以及(矽卡岩化或强硅化)结晶灰岩中(Ⅰ号、Ⅵ号、Ⅲ号附属矿体、ZK7孔深部隐伏Ⅷ号矿体等)。
库滨铁矿体赋存于铅山组中段白云质结晶灰岩、粉砂岩接触部位。
4 矿体空间分布
库滨铅锌矿床由6个主矿体和7个从属矿体组成,多出露地表,目前发现主要隐伏矿体1条(为Ⅷ号矿体)。
,。矿体受南北向、北北东向岩性接触面和层间构造破碎带所控制。大致形成北部Ⅰ号、Ⅵ号铅锌矿带,中部Ⅱ号、Ⅲ号铅锌矿带、南部Ⅳ号、Ⅴ号铅锌矿带。矿带均以10°-30°方向展布,倾向280°-300°,倾角55°-70°。局部倾角有变陡或变缓现象。空间上严格受构造带和蚀变带所控制。
5 矿体特征
铅锌矿体最长200m,一般50m-100m左右,。%、%,%、%。主要矿体特征见表3-13。
Ⅰ号铅锌矿体,赋存于靠近含砾白云质结晶灰岩顶部接触部位的透闪石透灰石矽卡岩中,矿体长50m,。矿体走向20°,地表倾向北西西,倾角62°,沿倾斜延深没有控制住,有可能在地下褶向东倾。
Ⅵ号铅锌矿体位于Ⅰ号铅锌矿体东侧,赋存于含砾白云质结晶灰岩层中透灰石矽卡岩中,矿体长75m。矿体走向23°,地表倾向北西西,倾角62°,沿倾斜延深没有控制住,有可能在地下褶向东倾。
Ⅵ1、Ⅵ2号铅锌矿体,赋存于含砾白云质结晶灰岩层中透闪石透灰石矽卡岩中,为相邻的平行矿脉,,长度均为50m。矿体走向7°。
Ⅱ号铅锌矿体,赋存于白云质结晶灰岩层与含砾砂岩层接触面处。矿体上盘为含砾
浅析库滨铅锌矿地质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