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脱贫攻坚调研工作汇报合集
农村脱贫攻坚调研工作汇报合集2篇 农村脱贫攻坚调研工作汇报1 对于扶贫,有太多个人想法和观点,现结合上级要求和工作实际简要表述以下观点: 一、从时间跨度上来看:扶贫工作如同摸着石头过河,政策的后知后觉使整个我对扶贫、对贫困有了更深层次的相识和理解,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简洁汇总报告如下: 一、政府的帮扶还是要更多地从宏观层面入手 行走在村间,和一些老百姓交谈,对于扶贫,有点赞的,也有埋怨的,甚至是生气的,就连一些贫困户,说话时的语气也给人觉得存在嫌不够的想法在里面,更不用说是那些得利较少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了。我们慰问都是带着东西去的,老百姓见到慰问品都对我们表示了热情的欢迎,可是那些没得到东西的,看我们的眼神都让人觉得怪怪的。反思起来,我认为,就是我们微观的事情做得多,宏观的工作开展得少。我个人理解,政府在扶贫上更多地是要修好路、发展好产业、搞好基础设施、强化政策宣扬引导,为百姓发家致富铺好路,而不要输血式地进行帮扶。就拿 xxx 村来说,本身的资源禀赋就不太好,然而道路交通条件照旧令人担忧,乡政府到 xxx 道路坎坷不平而且比较狭窄,某些路段对于城市人来说简直就是令人望而生畏,这样的话怎么把企业引进来?而且现行的帮扶措施,虽然力度很大,但是对于激发百姓勤奋干事创业的氛围没有营造出来,这一点上,说明我们整体的宣扬力度还不够,“扶智(志)”的工作还有待加强;所以,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我个人觉得,我们在宏观工作的推动上还是存在差距的。当然,令人欣喜的是 xxx 村现在新挖的几条路正在动工,信任不久的将来 xxx 村的发展会大有改观。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方面。
二、扶贫要因地制宜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可是要发展产业必需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我了解到 xxx 村的产业是发展种养殖产业,目前的产业主要包括传统的核桃种植,以及将要发展的优质梨种植,以及猪鸡养殖,据了解已有 3 家左右规模养殖户。对于这个产业布局和发展,我是不太认同的,我们到 xxx 村的时候,虽然有太阳,但是依旧冷的瑟瑟颤抖,xx 村本身的海拔和气候条件好像真不适于发展猪鸡养殖,因为天气冷,养殖周期就必定变长,随之就增加了养殖的成本,产品品质虽好但也不具备竞争优势;种植方面,传统种植项目是核桃,新发展的是梨树,核桃就不用说了,xxx 村的核桃由于地理区位气候的因素影响,品质原来就不太好,价格也相比同乡其他村要低,产量也要低,前几年因核桃价格行情还有赚头,但是随着近几年核桃价格走低,核桃的产业优势已消磨殆尽;对于梨树而言,我个人也不太看好,之前就有村民种植梨树,但是其产量品质也不志向,而且村上根据整乡产业发展布局发展的梨树种植,可以说零零落落,而且管理、养护上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模式,后续资金补给也存在相当大的漏洞。扶贫产业的布局,不仅要花钱,还要花功夫,必需建立在科学论证的确可行的基础上,不过对 xxx 村才上马的这个产业布局,我觉得可能在调查探讨、规划论证方面是存在欠缺的。
三、走出去路更宽 xxx 村距离 xxx 不到 xxx 公里,距离乡政府 20 公里,这不远的路途,却须要将近 1 个半小时的开车时间,困守在大山上,受交通不便的影响,村民的视野、认知是受到限制的。有的村民一辈子守着这大山,不想变更也不愿变更,得过且过、懒贫守贫的思想在肯定程度上是存在的,我到这个村子感觉最稀奇的就是村里散布的一些所谓茶室、台球室,自动麻将桌据说都有十数张之多,而整 个村子只有将近 1000 号人,在这样一个村子有这样一些消遣消遣的东西,虽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进步,但我觉得更大程度上是消磨了人的思想和斗志。村里盖楼房、买车子的大多数村民,大多都是外出打工有见识的人,留下的困守土地的农夫,多半是村里的贫困户。走出大山,到外面去,引导村民外出打工、就业、创业、教化、生活,或许在提升技能、增加本事的同时,也能扶智扶志、发家致富。
上述几个方面,是我个人对于扶贫的一些想法看法,由于调研时间有限,报告中提及的内容难免偏颇,但也算是个人对扶贫的一些认知和理解罢了,不妥之处,敬请指责指正。
农村脱贫攻坚调研工作汇报2 现将县政府办驻 xx 镇 xx 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状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指责指正。
一、基本状况 xx 村位于 xx 镇西北部,全村辖 10 个村民小组,216 户 783 人,其中贫困户 128 户 430 人,低保户 15 户,五保户 20 户,353 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 1650 亩,林地面积 5700 余亩,退耕还林面积 亩。村内通村马路共有 公里,其中,硬化马路 公里,一般泥土马路 8 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全村有砖房 33
农村脱贫攻坚调研工作汇报合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