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doc1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摘要网络舆情在了解社情民意,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方面给党和政府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网络舆情也带来了一些危机问题, 不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甚至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本文将以“天津 812 事故”网络舆情事件为案例, 对我国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浅析,并对实现网络舆情治理的路径,提出参考意见。关键词网络舆情治理路径一、引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 发布第 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8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 ,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同时, 《报告》显示, 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 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 2015 年 12 月,我国有 % 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 公众可以借助网络使其诉求被更多人知道。由于网民的普遍关注, 媒体的扩散、放大、炒作, 网络舆情热点迅速演变为境内外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现今, 网络舆情治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稍有不慎就会使政府公信力处于危机边缘。二、我国网络舆情治理的现状(一)政府舆情引导意识在逐步强化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后,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主动加大信息公开力 2 度,政府舆情引导意识显著提升。 2014 年2月 27 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同志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 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 总体布局, 统筹各方, 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二)政府上网工程取得一定成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我国各级政府的上网工程也得以快速推进。 201 0 年后, 我国各级政府通过官网、论坛、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渠道, 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官民的网络交流,使得社情民意能直达政府部门,推动政府公共政策议程的不断完善。(三)政府对网络舆情治理的法制化正在进行积极探索 2015 年, 我国政府对网络舆论场的治理, 从敏感词的字符管理转向网上行为的规则管理, 从治理个体网民转向治理网络平台, 特别是门户网站和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出台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76 部,同比增加 262% 。其中, 2014 年,中央网信小组成立以来有 47 部,占 62% 。在依法治网的道路上,中国在不断探索“既推动发展,又确保安全,既保障网民自由, 又维护网络秩序的治网之道。”三、网络舆情治理存在的问题(一)政府的网络舆情治理观念落后政府对待网络舆情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不仅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在“天津 8?12 事故”中,天津相关方面在事 3 故发生后召开的前六场新闻发布会效果不太理想,记者提问超过 60 个, 而过半问题当场未得到答案, 每次都导致 4 个以上次生舆情, 导致有网民质疑事故存在瞒报行为,批评当地信息不透明。(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建立爆炸事故发生当晚,部分网民先于官方在网络上发布爆炸的相关视频, 吸引了大量网民参与讨论事故原因、伤亡情况等多个焦点问题亟待相关部门回应。但截至 13 日上午,天津主流媒体仍未就爆炸事故进行过多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1
  • 文件大小105 KB
  • 时间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