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次贷危机的政治经济学思考——马克思生产过剩理论的启示的论文.doc对次贷危机的政治经济学思考——马克思生产过剩理论的启示的论文【摘要】本文使用马克思生产过剩理论对次贷危机根源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危机的一些结论和建议。【关键词】生产过剩信用政治经济学一、生产过剩次贷危机以来,经济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危机根源的反思, 主要的观点有“制度说”、“政策说”、“市场说”,虽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此次危机的原因,但主流的反思和解释不得要领,没有制度和经济根源上深刻剖析此次危机。其实,两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对经济危机的根源做出了明确和系统化的解释和思考,即生产过剩理论。生产过剩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古典经济危机,也可以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剖析和解释现代经济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自然也不例外。在马克思看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到来,大工业生产方式开始跳跃式扩展(恶性增值)。一方面,生产能力几何倍数的增长速度使资本家和资本在追逐利润(剩余价值)的经济本能下不断膨胀;另一方面,因生产资料私有和分配的不公,广大无产阶级相对贫困, 消费能力的增长无法跟上生产增长,社会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的差距和非均衡矛盾不断加剧,并体现为市场供求矛盾,经济萧条和工人失业。概括起来,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基本逻辑框架就是: (1 )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 2 )生产过剩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群众的购买力不足; (4 )群众购买力不足的原因是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 ( 5 )两极分化的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度。现在来比较一下理论和次贷现实。. 第一,生产恶性增长和生产能力过度膨胀。的确,次贷危机前全球处于一种普遍的“繁荣”(经济过热)中,从一百四十美元的油价和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就可见一斑。第二,广大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就拿美国来说,华尔街的金融精英的年薪动辄千万甚至上亿,而且增长令人咂舌( 02 年到 03 年华尔街平均年薪就翻了一倍)。而广大美国民众则远未享受到这种增长。同样是 03 年,美为 % ,远低于华尔街的精英,而且增速在不断放缓。事实上,在这次危机中,一开始那些“买不起房”的次级贷款者,正是相对贫困者(在美国一部分申请次贷的人其实已经有了一套房,他们是想再购买一套投资性质的房产)中的一员。二、生产过剩下的信用自此,生产过剩解释的已经很清楚,那信用在这次危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对于此,马克思只是笼统地说,服务于市场交换的资本主义的货币制度、银行制度、汇兑制度、信用制度等,为市场交换领域矛盾的激化、潜在危机的现实化提供了制度结构条件,并未详细分析。或者说,分析这些资本主义内部的制度构架,对于解决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根本没有意义,如黄达,就评价货币制度是“无法对资本主义带来破坏性作用”的范畴。不过,对于解释次贷危机的演进过程来说,这种分析依旧是有意义的。首先,在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下,生产跳跃式增长,而无产阶级(广大民众)的收入水平以及主要有收入水平决定的消费水平却增长缓慢,出现了相对贫困。此时,从宏观经济学家们的统计图表上来看,总需求下降,经济增长放缓,似乎有衰退的迹象。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危机有一套系统的解释框架,即凯恩斯开创并被西方经济学家不断发展的“需求管理”。具体说,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总的政策方向是拉动总需求跟上总供给的增长水平,缓解供求矛盾。拉动总需求的切入点有三个:消费、投资和净
对次贷危机的政治经济学思考——马克思生产过剩理论的启示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