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阿司匹林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或食物: · 阿司匹林( 所属分类为:非甾体抗炎药) · 华法林( 所属分类为:抗凝血药) 严重级药物联用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害,联用前应评估对患者的风险, 必要时应采别: 取一定的措施。谨慎联用详细描述: 【结果】非甾体抗炎药与抗凝血药合用, 出血( 尤其是胃肠道出血) 的风险增加。对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或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合用奥沙普秦、丁苯羟酸、双水杨酯、萘普生、尼美舒利、依托度酸、异丙安替比林与低分子肝素, 可增加蛛网膜下腔血肿或硬膜外血肿的危险性。依托度酸与依替贝肽合用,还可能发生内脏出血、体表出血。氯诺昔康与华法林合用,能显著升高华法林的血浆浓度。羟布宗与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合用, 也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 保泰松与吲哚布芬合用,也可使吲哚布芬的游离浓度升高。长期使用华法林治疗稳定的患者, 应用依托考昔每日 120mg ,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约增高 13% 。另外, 有实验指出, 氯诺昔康与醋硝香豆素合用时, 未观察到醋硝香豆素的药动学或抗凝活性出现有临床意义的改变。【机制】非甾体抗炎药可干扰血小板功能及引起胃肠粘膜损害。其中水杨酸类、保泰松、羟基保泰松、羟布宗、甲芬那酸、普拉洛芬及诺洛芬钙还可与苯茚二酮、双香豆素、华法林、双香豆乙酯竞争血浆蛋白结合, 使后者在血中游离型增加; 同样, 阿西美辛与口服抗凝药、溶栓药及肝素合用,也可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使后者的游离浓度增加。另外, 保泰松类还可抑制口服抗凝药的代谢, 水杨酸盐类还可抑制华法林的代谢。对乙酰氨基酚与醋硝香豆素、华法林合用,可降低后者的代谢, 还可能干扰凝血因子的形成; 此外, 长期使用丙帕他莫会产生华法林样效应,也可能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处理】合用时,应加强凝血参数及症状的监测,必要时调整剂量。【讨论】很多非甾体抗炎药能在血浆蛋白结合位点置换抗凝血药。有些能轻微升高抗凝血药的血浆浓度。但凝血酶原时间没有持续或可预见的延长。一项开放、随机、交叉研究, 健康受试者接受替诺昔康 20mg/ 天, 连续 2周, 发现华法林的药动学没有改变。一例 72 岁男患者,在开始萘丁美酮治疗(750mg,2 次/日)后7 天,加服华法林 34mg/w 用于右膝关节腔积血。在萘丁美酮治疗前6天, 患者的 INR为 , 开始萘丁美酮治疗一周后 INR为 。作者推测, 萘丁美酮在蛋白结合位点置换华法林, 可能增加游离华法林的浓度,导致 INR 和出血风险的增加。还有一例 77 岁女患者有多种心脏疾病, 使用华法林病情稳定, 服用未知剂量的布洛芬一周后, 出现胃肠出血而入院, INR 升高至 ( 最佳值 -) 。经积极抢救无效, 20 小时后患者死于低血压和多器官衰竭。抗凝血对凝血酶原的作用与非甾体抗炎药对血小板和胃肠粘膜代谢的作用相结合, 尤其是对老年人, 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一例60 岁男患者联用华法林(20mg/ 周) 和吡罗昔康(20mg/ 天)。停用吡罗昔康后,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值的比值从 - 下降至 。再用吡罗昔康后,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值的比值升至 ,再次停用和续服吡罗昔康,结果相似,但未发生不良反应。还有一组健康者同时使用美洛昔康和华法林, 华法林的药动学和抗凝作用均没有改变, 但其中一名受试者的 INR 从 增加至 。美洛昔康的包装标签上建议,联用这些药物时应谨慎。 8 例健康受试者参加的研究中,口服单剂吡罗昔康 40mg 后,服用消旋醋硝香豆素 4mg , 结果显著改变其更具活性的右旋醋硝香豆素的药动学, 右旋醋硝香豆素的血浆峰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及清除半衰期由于联用吡罗昔康而分别上升 28% , 47% 和 38% 。另有 2 例患者接受醋硝香豆素,病情稳定, 加用氟比洛芬 150-300mg/ 天, 即发生出血症状, 并使血栓测试时间从 50% 增加至 5 倍。在一些患者中,已初步证实舒林酸和华法林的相互作用。曾报道,一名患者先前使用华法林,病情稳定,加用舒林酸(200mg/ 次, 2次/天)后,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必须降低华法林的剂量。另有 3 例报告支持此相互作用。但另一项双盲对照研究, 19 名健康男性受试者服舒林酸 200mg/ 次、 2次/ 天,共 7 天,华法林的降凝血酶原作用没有显著变化。在体外试验中, 托美丁并不能取代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结合, 也不改变华法林的降凝血酶原作用。但在患者体内, 托美丁可能是引起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托美丁可抑制血小板粘附并明显延长出血时间。由于托美丁能减弱血小板功能, 并引起胃肠道损伤,因此对使用托美丁和任何口服抗凝血药的患者( 特别是老人) 应仔细监测。个案报道和对照研究表明,
华法林、阿司匹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