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园迎来新“居民”开园仅有两个月的北京园博园,已经住进了一批不请自来的新“居民”。这片面积广阔的园林,凭借“师法自然”营造的恬静氛围,吸引了不少鸟类在园博湖上和周边“定居”。一个全新的观鸟胜地,正在京西南悄然成型。园博湖里白鹭“安家”今年 6 月底, 很多前往北京园博园观光的游客, 在经过园博湖附近时发现, 湖面上常常有白色、长腿的鸟类掠过。如果四下无人, 这些鸟还会飞过环湖道路, 来到湖面西南角为园博湖注水的人造小瀑布捉鱼吃, 吃饱了再飞回湖中的两座人工岛上歇息。注意到这些新“居民”的,还有负责媒体联络的园博会工作人员。全天驻守在园内的“地利”,让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仔细观察这些鸟类。听到这一信息,北京观鸟会的两位资深观鸟者和鸟类摄影师冯振、赵玉玲夫妇与本刊记者一道前往园博湖观鸟。园博会工作人员介绍说,园博园在今年 5月 18 日正式开园,仅仅大约 10 天之后,园博湖和周边的林地里就已经聚集了不少鸟类。 7 月初,工作人员根据这一个多月里拍摄的照片进行统计,发现园博湖附近至少有 7 种不同的鹭类, 包括小白鹭、池鹭和夜鹭等等。此外, 在园博湖周边的林地里,也出现了戴胜和金翅雀等鸣禽。工作人员分析,这些鸟类来到园博园,与这里拥有大片水面和林地, 而且容易找到食物有很大关系。在园博湖和西面的湿地公园里, 生活着不少鱼类和两栖动物, 到了夜晚, 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若干种不同的蛙鸣和虫鸣。可以说,如今的园博园里,已经形成了一张“食物网”,把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和各种植物联系起来。记者与两位专业观鸟者到达园博湖南岸附近。透过淡淡的雾气, 大家都看到了湖中人工岛树上的几个白点。冯振使用望远镜观看后告诉记者, 这些鸟都是小白鹭。在它们下方, 赵玉玲还发现了两个黑色的身影, 但由于距离过远看不真切,只能大致判断为某种鸮类(猫头鹰一类)的猛禽。在此后的大约两个小时里,记者与两位专业观鸟者共看到了金翅雀、白眉鸭、戴胜、池鹭、夜鹭等 13 种不同的鸟类。不仅如此,大家还领略了小白鹭集体觅食的场面: 所有的小白鹭仿佛都接到了无声的号令, 依次飞向湖面西南角的小瀑布。第一只到达的小白鹭落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 迅速吃下一条鱼, 而后便担负起“哨兵”的职责。等到其他同伴都进餐完毕飞回人工岛,它才起飞离开。生境交界带容易成“鸟点”观鸟结束后, 记者又带着当天的记录, 采访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郭耕。郭耕告诉记者, 观鸟活动最适合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而且最好选择一天中的清晨和黄昏这两个时段进行观察。这就是说, 记者与两位专业观鸟者选择的时间段, 恰好是鸟类活动的低峰期。因此, 园博园里的鸟类很可能要比被观察到的这些更多。在郭耕看来,记者当天观察到的鸟类中,在园博湖西岸中部看到的 3 只白眉鸭是非常难得的收获。“在北京地区,观鸟者看到的野鸭绝大部分是绿头鸭,白眉鸭是非常罕见的。而这一次,白眉鸭出现在园博湖里,而且是成年鸟和亚成年鸟同时出现,显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郭耕说。虽然记者和两位专业观鸟者观察中只看到 3 种鹭类, 但对于园博园工作人员提到的“7 种鹭类”,郭耕认为可能性比较大。“身体大部分是白色的鹭类, 在北京地区至少可以看到 5种, 分别是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牛背鹭, 此外, 苍鹭、夜鹭和池鹭也是北京地区相对比较常见的鹭类。因此, 只要园博湖
园博园迎来新“居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