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安溪县西坪镇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措施.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安溪县西坪镇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措施.doc安溪县西坪镇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措施摘要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 名茶) 之乡, 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县, 西坪镇是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随着近年茶业的迅速发展, 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上的问题也日益显现。结合生态茶园的现状, 对安溪县西坪镇生态茶园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提高生态茶园的建设成效。关键词生态茶园;建设管理;保障措施;福建安溪;西坪镇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 2013 ) 17-0097-02 世界名茶铁观音发源于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 至今已有 300 年以上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 30 年来,西坪镇茶产业迅速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业优势日益形成,目前,全镇茶园面积 3 hm2 ,茶叶年产量 万t ,茶业的发展已成为西坪镇的主要支柱产业,直接影响安溪县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但由于受部分茶农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 有些茶园开垦和管理方面不科学, 影响着茶园的生态环境, 也影响着西坪镇茶业的良性发展。 2005 年以来, 西坪镇积极围绕安溪县政府提出的生态茶园建设, 认真组织茶农、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 做好生态茶园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初步的建设成效。截至 2012 年,全镇共建设生态茶园 2 hm2 , 其中示范片生态茶园 hm2 , 一般片生态茶园 1 600 hm2 。茶园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基础质量有效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 生态茶园建设茶业要发展, 生态是基础。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茶园生态条件, 良好的生态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土壤养分和光线等生态因子。西坪镇根据茶园存在的生态状况和茶农经济条件等, 分为示范片生态茶园建设和一般片生态茶园建设。 示范片生态茶园建设示范片生态茶园的建设标准是: 全面实施茶园合理种树、梯壁留草或种草、套种绿肥、建设水利设施、完善道路系统, 加强茶园无公害管理等“ 5+1 ”技术, 达到“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 周边植被丰富、梯层整齐有序、基础设施健全、水土保持良好、茶叶产品安全”的茶园生态结构。其技术要点: 一是在茶园山顶部、周围、道路、沟渠等空缺地, 合理种植大苗树木,在茶山的纵向每隔 20~ 30m ,选择 2~3 个梯台种植 3~ 4m 宽的林带,形成条状或块状隔离带,通过合理种植树木,构建生态大环境。二是梯壁种草, 达到长年绿草覆盖。三是未封行茶园行间套种绿肥。四是完善水利设施和道路设施。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茶园蓄水池(坑) 、排水沟、滴灌、喷灌和流灌等水利设施,逐步完善茶园主干道、机耕路、人行道等道路基础设施,提高茶园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构建现代化生产基地。五是加强茶园无公害管理。通过强化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物理措施等绿色防控技术, 重点推广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应用性信息素防控技术和使用可降解的黄板和蓝板, 提倡应用生物肥料等,构筑质量安全体系,达到基础设施健全、生态条件良好。建设主体主要以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主。 一般片生态茶园建设以茶园梯壁梯岸种草护草、套种绿肥、无公害茶园管理等为中心,并逐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茶园的要求。建设地

安溪县西坪镇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cweywk961
  • 文件大小107 KB
  • 时间2017-05-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