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如何做好住院部药房管理浅谈如何做好住院部药房管理医院药学是一门集药论文联盟、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践性强。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医药技术的日新月异, 医院药学的发展面临更新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赋予医院药学新的内涵, 要求住院部药房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必须要达到更深更高的层次, 才能适应新时期药学服务的发展, 才能更好地提供临床药学服务, 指导合理用药, 全方位和全程保证公众健康。 1 住院部药房管理现状 硬件设置不配套: 住院部中心药房一般设置在病区区域内, 业务用房不能规范地划分洁净区、操作室和污染区; 缺乏必要的消毒灭菌装置, 操作台面无隔离保护层; 盛药器皿如避光防潮磨口瓶、口服药杯、发药车等一般只有一套运作, 不能满足清洗、消毒灭菌周转; 不能提供病区护士查对药物的场所,易造成交叉污染。 药品可能被污染的环节: 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医疗机构制剂配置管理规范》实施对药品生产过 2 程全面质量管理, 药品包装不断更新, 有的药品最小包装亦注明了有效期或附有说明书,进一步方便了患者自行服药, 如将每瓶 1000 片改为每瓶 100 片、每瓶 30 片,更改为 12 片*2 板或单片(粒) 包装等, 这是质量要求的改进。但医院现行摆、发药模式落后、操作流程原始。为了提高摆、发速度, 保证药品供给,摆、发药人员需提前将所用药品从原包装内剥离出来, 装入盛药的棕色防潮磨口瓶, 再按照当天电脑打印口服药清单, 用药勺分装到药杯内。一些药品制剂已很小了,临床上仍有 1/4 或 1/8 片的用量。须用剪刀分割, 这些操作却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皿中进行。虽然药品生产条件与包装进步了, 但仍在常规条件下小作坊式操作, 对药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处置前污染,科室领取药品开杯查对时, 又造成处置时污染, 护士床旁发药查对时, 造成处置后污染, 加之使用的不是一次性药杯, 经过工作人员反复接触, 其实已造成多次交叉污染(药品经过剥离、集中、摆发、查对、发放等多道程序) ,结果是合格的药品进入中心药房,难以保证合格药品进入患者体内。 现摆发药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 按照规定, 2002 年 11月 30 日后生产的药品必须注明有效期,便于服药者随时查对。而中心药房发出的药品脱离了原包装,再经过分装、发放等环节可能出现如下问题:错拿错摆(药品名称相近, 在储药架上没有隔开摆放, 造成错拿错发, 尤其是在工作量 3 大、时间紧情况下易发生) 。药品漏发少发(如降糖药分餐前、餐时、餐后服用,需另包注明,操作琐碎) 。易吸湿潮解,降低药效。多种药片、胶囊制剂配药后,可能同形、同色或大小相同、药理作用不同, 辨别标志不分明, 患者用药难免产生疑虑。患者服药前不能反应出有效期。这些问题给医院临床用药服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2 完善住院部药房管理的措施 加强药品的储存保管: 药品的储存保管条件与药品的质量息息相关。对所领用的药品按药品的外包装或说明书上的储存条件进行分类存储,大部分药品是室温储藏的,就在每个房间都装上空调。挂上温湿度表, 以确保达到药品所要求的储藏条件。而生物制品大多需避光冷藏的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 每个冰箱放有温湿度表, 并且设专人每天查看温湿度表。做好数字记录以便知道机器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对光
浅谈如何做好住院部药房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