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字中的女权文化.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汉字中看两性关系章颖 13 中文五 20130200553 [ 摘要]: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5000 个常用汉字的无穷排列组合组成我们多彩的文化。本文在基于前人对汉字研究的基础之上,着重关注汉字文化中的两性关系的变化,展现在女性的地位由母系社会中的权威,主导地位,沦为男性的附庸品,男权一步一步的崛起。[ 关键字]: 汉字, 两性关系,变迁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它在中国文化传播、传承、发展和弘扬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女性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衍生出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我国最早根据字形说解字意的文献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据先辈研究, 该书中“女”部字共 238 个,是最大的部首之一。其中涉及褒贬评价的有 105 字,褒义字 35 个,贬义字 47 个,中性字 20个。由此可见在造字之初,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女性有着生育的能力,占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甚至由于男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越来越小,最终男性成为这个社会完全的统治者, 女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属品。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都刻画在劳动人民创造出的文字之中。首先我们先分别来看看“女”“男”这两个最能代表两性关系的字的内在含义。“女”,这是一个惟妙惟肖的象形字。其本义是“女人”,即两性意义上已经成熟的女性。甲骨文的“女”字,乃面朝左跪着的一个人:两腿跪立,屈膝,上身直立,把女性的婀娜身姿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跪坐姿势源自古代的衣着和居家方式。华夏民族最早的穿着,乃是身前吊一块遮羞布,后来增加为前后两块。到了殷商时代,大多数民众日常里仍是赤足、裹腿、短裙,显然,这样的着装, 在空无一物只有一张草席的简陋居室中,只有跪坐才适宜,是一种礼貌的姿势。“男”字也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男”字的是左边是“田”,意谓“农耕”之事;右边的“力”,是一个与“加”相同的指事字。后世的“男”将“力”慢慢移到“田”的下面。“男”的本义为“男服”。殷商早期,农耕尚处于刀耕火种的时期,将土地烧荒,用尖头木棍在田地里戳一个洞,讲种子丢进后平土掩盖,播种便完毕。这种简单的劳动主要由女性承担。然而,即便妇女是农耕的主力,但氏族群体的首领一直为男性承担。因此甲骨文中的“男”字,多用来指称载周代的第五等爵位,即“公、候、伯、子、男”中的“男”爵,常常赐授给农事有公之臣。接着,我们先来看看母系社会中,在父权制出现之前的两性关系,这时候的女性拥有比男子更高的权威和社会关系。“家jia ”字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中提到“凥也,从宀,豭省聲。”“从宀从豕”。“宀”(mian 第二声)像上古时代的房屋的外貌结构, “豕”是一只猪,文雅一点称为“牧豕”还可以叫“豭”。“豕”的发音应该和“家”同音,所以“家”在甲骨文上才会写成如此。我们可以看出“家”里面是一只猪, 还是一只公猪,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可以从甲骨文看到这只猪的生殖器官, 这个凸显出它的性别。从考古发现看,远在六千年前的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来看,都有养猪的遗迹,有学者认为,家以“豕”作为构字的要件,可以

汉字中的女权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75 KB
  • 时间201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