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环境卫生与猪场建设
第一页,共34页。
主要内容
§1、猪舍环境条件对养猪的重要性;
§2 、农村猪舍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3 、猪场建设的要点
§4、介绍几种适合农村的猪舍形式;
§5 、几种方便适用的养猪设备.
场址选择
二、场地规划与建筑物布局
三、猪舍类型与设计要求
四、猪舍的主要结构设计
五、猪舍内部设计
第八页,共34页。
一、猪场场址选择
一、地势、地形及面积 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有适当坡度、排水良好的地方,要向阳背风,面积宽敞,一只基础母猪及其仔猪按10㎡建筑面积计算,一只基础母猪规划占地15㎡。
二、水源 猪场必须要有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的水源。可以是泉水、溪水或城市的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要求,便于保护和取用。
三、土质 猪场用地最好是砂质壤土。能保持干燥,导热性小,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可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土壤的颗粒较大,强度大,承受压力大,透水性强,饱和力差,在结冰时不会膨胀,能满足建筑上的要求。
四、社会联系 交通要较方便,但应和公路、铁路和村庄有一定距离,要远离屠宰场、牲畜市场、畜产品加工厂、牲畜来往频繁的道路、港口或车站。因交通运输频繁的地区,携带病菌较多,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同时易带来噪音。
第九页,共34页。
二、场地规划与建筑物布局
(一)各种房舍和建筑设施的分区
(二)道路的规划
(三)猪场的绿化
(四)猪舍类型与设计要求
第十页,共34页。
(一)各种房舍和建筑设施的分区
1、生产区
生产区建筑面积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要放在较僻静的地方,以免影响母猪的休息。繁殖猪舍、分娩猪舍应设在较好的位置,分娩猪舍要靠近繁殖猪舍,又要接近保育猪舍。育成猪舍靠近育肥猪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各猪舍按一定方向排列成单排、双排或多排行列布局。猪舍朝向、以单栋猪舍来看,坐北朝南的自然通风条件比较好,多栋平行时,前后排猪舍间距至少等于其高度,以利通风。
2、生产管理区 包括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等。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相邻。
3、兽医、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放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室地方。
4、生活福利区 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及其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这一区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距离生产区200米远的地方。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第十一页,共34页。
(二)道路的规划
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供人行走和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通道。
第十二页,共34页。
(三)猪场的绿化
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还可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猪场绿化,在猪场北面设防风林,猪场周围设隔离林,在场区各猪舍之间、道路两旁种植树木,以遮阳和绿化,在场区裸露地面上种植花草等。
第十三页,共34页。
三、猪舍类型与设计要求
(1)配种舍 配种舍包括公猪栏和待配母猪栏,小规模的猪场常分别建公猪舍和母猪舍,采用单列带运动场的开放式。大规模的猪场的配种舍可设计为双列和多列式。
(2)妊娠舍 妊娠母猪舍可设计为双列和多列式。小规模的猪场可采用单列带运动场的开放式。
(3)分娩舍 为有窗密闭式,配置产床,×。布置多为两列三走道或三列四走道,需要配备供暖设备。
(4)保育舍常为有窗密闭式,配置保育网,每网3㎡,可容10头猪,两列三走道或三列四走道设置,配供暖设备。
(5)生长育肥舍 生长育肥舍可设计为单列和双列式。小规模的猪场可采用单列开放式。常为两列中间一走道设置。
第十四页,共34页。
(一) 、猪舍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是猪舍区要有种公猪舍(含后备公猪舍)、轻空胎母猪舍(含后备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分娩哺乳猪舍、保育猪舍、育肥猪舍和装卸猪台。开展人工授精的养猪场应有精液处理室和配种室。
二是猪舍须安装自动饮水器,水源、水质量应符合标准的规定。
三是种公猪舍、轻空胎母猪和妊娠母猪舍,须装备符合种要求的通风、降温、保暖设施。
四是分娩哺乳猪舍和保育猪舍须安装不同形式的通风、保暖或降温用电气、机械设施,同时具备高棚舍利用率、高劳动效率的高床饲养配套设施。
五是各类猪舍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科学合理的饲养密度。
第十五页,共34页。
(二)猪舍的基本结构及其建筑标准
(1)基础 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承受负荷。
(2)地面
猪场环境卫生与猪场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