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邓州的历史沿革一、曙光初现的古代文明据 1994 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邓州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的开发与考古发现, 早在距今 6400 多年前,就有人类在邓州这块大地上居住生活,繁衍不息,而且创造了先进的文明, 已经有了单间和双套间的房屋, 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有石、骨器等农具以及多种谷物, 手工业制品以陶器为主, 有鼎、罐、钵等器具, 并且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聚落村庄。约公元前 21 世纪, 夏朝的第三个帝王仲康,封其子于邓, 始建邓国;公元前 16 世纪, 邓为商朝诸侯国之一(见《乾隆邓州志》)。周朝初期,邓为晏姓侯国; 《嘉靖邓州志》载: “周文王化及江汉汝坟, 邓在周南境内”。邓小平《邓氏家谱》记载:“我姓始于周之邓国……”。邓国位于北方华夏与南方荆蛮之间,是中原南进、荆楚北图的孔道。因为地理位置重要, 虽然地盘不大, 政治地位却很高, 被封为侯国。是按公、侯、伯、子、男分封的诸侯国中的二等爵位。强盛时期的邓一带, 南至汉水, 西至丹江,东北至申国(今南阳市区北) 、吕国(今南阳市区西) ,东至古曾国北境(今新野), 东南至湖北枣阳。邓国的国都在今邓州市。他还有一个附庸国——忧国(在今襄樊市北)。文王十二年( 公元前 678 年), 楚灭邓, 邓为楚地, 因其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 乃置城邑,取名为“穰”。这是邓州称“穰”的开始。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 312 年) ,韩国袭楚, 夺取穰邑,穰属韩。秦昭王十一年(公元前 296 年) ,秦国打败韩国,取穰,穰遂为秦地。公元前 272 年,秦置郡县,以穰为县, 即穰县(治今邓州内城东南隅) 二、秦至清的千秋岁月秦沿旧制。汉承秦制, 不同的是郡上又设了州。州设州长, 也叫刺史。南阳郡属荆州, 在汉时管 36 个县, 今邓州境内当时设 7县, 即穰、邓、山都、朝阳( 治今小杨营文昌村北)、邓州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丰厚。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岳阳楼记》诞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籍地, 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中原速生杨树生产加工基地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邓州的起源“夸父, ……将至西海,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夸父追日》“邓林, 邓祁侯之· 礼记· 集解》邓巴之战周桓王十七年( 公元前 703 年), 巴国想与邓国通商交好, 派韩服到楚国请示, 楚王就派道朔带领巴国使节前往邓国,邓国南部边境忧国人袭击了楚巴使团,夺取了他们的财货,杀了道朔和韩服。楚王派远章向邓国问罪, 邓国不接受。这年夏天, 楚国就派斗廉率兵协同巴国军队进攻忧国。邓国的养甥、聃甥率兵救忧, 多次驱退巴军, 巴军不能取胜。后斗廉就把楚军夹在巴军中间, 让巴军向邓军挑战, 佯败, 邓军追击中了埋伏, 受到楚巴夹击, 邓军大败,忧国被灭。经过这次战争邓国的军事力量被大大削弱。这就是历史上的邓巴之战。涅阳(治今穰东镇) 、安众(治今白牛郭庄一带) 、乐城(治今陶营高李村) 。另有跨今邓州市境的阴县( 辖今林扒、孟楼、彭桥等地)。汉武帝元朔六年(前 123 年), 因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六次北征匈奴, 功冠诸军, 汉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割穰县的卢阳乡和宛县的临珧聚置冠军侯国。后国
第一课邓州的历史沿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