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金融现状的制度经济学解析的论文.doc欠发达地区金融现状的制度经济学解析的论文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金融发展却面临众多困境。以广西金融发展现状为例,从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和公平效率关系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制约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的制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金融;欠发达地区;交易费用;公平与效率;制度 1 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基础、原始积累和区位优势等因素的作用下,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相比之下,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区域金融发展也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欠发达地区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下降,银行有款贷不出,而许多中小企业却贷不到款,从而导致存差不断扩大,金融运行质态趋于恶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交易费用昂贵、规则的不公平也是制约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广西金融现状广西地处我国南部,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区内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广西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金融业发展迅速。 2004 年末,银行网点达到 5602 家,从业人员 67792 人,金融资产总计 亿元。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发展却面临新的困境。主要表现在: 存差不断扩大,资金外流近年来,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005 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 亿元,按可比价算,比上年增长 %. 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银行及金融机构却出现了贷款放不出,存贷差逐年不断扩大的现象。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存资金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从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角度考虑,商业银行把大量的富余资金上存。国有商业银行是一级法人,将其资金上存上级行,实质上是当地资金的外流,资金通过上级行投放到其他地区。资金的外流,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资源分配的供需矛盾。 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下降,中小企业贷款难广西境内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主,大企业、优势企业、支柱产业较少,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向大企业、上市公司、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倾斜,讲求大额贷款,追求规模效应,而中小企业由于资信低,很难形成有效需求。以广西钦州市为例,至今没有一家大企业,连一家上市公司也没有, 2003 年末,钦州市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有贷款余额的企业共计 1663 户,信用等级 a 级以上的贷款企业共 146 户,占比 % , 虽然企业生产经营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但只有 a 级信用以上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得贷款,许多企业不能形成有效信贷需求。 金融机构功能弱化,服务渠道狭窄欠发达地区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自有资金普遍低下, 抗击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经营不善或出现困难,往往出现逃废债务行为,整体信用环境欠佳。《担保法》实施之后,规定金融机构办理抵押、担保贷款的抵押物必须经过法定机构的登记才有效。据调查,在办理抵押、担保贷款过程中,相关收费偏高,加重了借款人负担,从而也影响商业银行开办贷款业务,成为制约信贷投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如评估费、抵押登记及变更费、年度财务报表审
欠发达地区金融现状的制度经济学解析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