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主义
粗
野主义(Brutalism或 Brutalist architecture)亦译野性主义或朴野主义,是五十年代下半期到六十年代中喧噪声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它的含义并不清楚,有时被理解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时被理解为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对它的代表人物与典型作品也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主要流行的时间介于1953年到1967年之间,由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发展而来。
1、粗野主义同纯粹主义一样,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
2、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粗野主义在建筑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
3、以大刀阔斧的手法使建筑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现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征。
以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粗野主义对现代建筑思潮演变起了较大的作用,而该名称是由英国的史密森夫妇(Alison & Peter Smithson)起的,史密森说:“假如不把粗野主义试图客观地对待现实这回事考虑进去——社会文化的种种目的,其近切性、技术等等——任何关于粗野主义的讨论都是不中要害的。粗野主义者想要面对一个大量生产的社会,并想从目前存在着的混乱的强大力量中,牵引出一阵粗鲁的诗意来”。他们于1949-1954年设计建造的英国洪斯坦顿(Hunstanton)高级中学,成为粗野主义的第一个代表作品。史密森夫妇追随勒柯布西耶粗犷的建筑风格,热衷于对建筑材料特性的表现,并将之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他们自称是“新粗野主义”,即柯布西耶以前的探索则为“粗野主义”。两者一脉相承,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勒柯布西耶是粗野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巴黎马赛公寓和印度昌迪加尔法院。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这些建筑用当时还少见的混凝土预制板直接相接,没有修饰,预制板没有打磨,甚至包括安装模板的销钉痕迹也还在。其次,受“粗野主义”影响的还有英国的詹姆斯斯特林爵士(Sir James Sterling)(莱汉姆住宅)、美国的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耶鲁大学建筑系馆 Art and Architecture Building, Yale)、美国的路易康(Louis Kahn)(李查医学研究中心Richards Medical Center,Pennsylvania;Salk Institute, California)、德国的哥特弗烈德(Gottfried Böhm)(Wallfahrtskirche, Neviges)、日本的前川国男(Maekawa Kunio)(京都文化会馆、东京文化会馆)及其学生丹下健三(Kenzo Tange)(山梨县文化会馆)等人。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富兰克劳埃德赖特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他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
朴野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