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营造玉林多元特色风貌塑造玉东新形象
摘要:本文本根据笔者从事规划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认为要营造玉林多元素特色风貌,塑造玉东新形象,可从城市风貌、土地规划、建筑风格本土化等方面进行改善。本文对此问题的改善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大家参
玉东新区的建设既要体现本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的建筑风格。综合开发建设建筑群是关键问题。
建筑是门艺术,是实用主义、功能主义和感观赏悦主义的结合。两分中拱歇山墙是玉林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其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不仅体现于造型、艺术风格上,而且体现在墙上的装饰纹样所预示的祈求夙愿等深层文化上。独占鳌头是寓意在两分中拱中的深刻内涵。
由于历史上各种原因的影响,玉林城镇建设从管理层面到市民层面的建筑文化观念,审美价值观出现偏差,对自身传统建筑文化的挖掘和利用重视不够,本地方的文脉受到严重破坏和人为割裂,使人们对所居住的城市和环境产生了一种陌生感。玉林市城乡风貌改造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我们在设计方案上把握本土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即岭南派中的广南建筑风格,确立了以建筑屋檐、窗楣、阳台、墙裙、马头墙、通风孔、建筑色彩为主的改造方案。设计按照造价要低、实用性要强、推广价值要大的总体要求,以现代设计手法,传承区域的经典建筑元素,重新演绎地方广南建筑风格,延续地方建筑文化。
1)、屋面
屋顶形式是广西传统民居建筑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特征之一,玉林地区新建建筑的屋顶部分采用了平屋顶,地域特征略显不足。设计将平屋顶改为坡屋顶,或局部改成坡顶,或加坡檐,以创造良好的立面视觉效果,使其融入周围传统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当中。
2)、墙体
玉林本地古民居外墙以青砖包墙到顶,山墙造型多昂,重要建筑采用高大的龙脊山墙,山墙的外墙面有浮雕,立体感强。墙体材料采用青砖外,还有泥墙,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我们对墙体改造采取:①对于保护区内的损坏的泥墙房屋,依原貌进行修葺,使其保持原有面貌。②对于新建的红砖房屋,则用仿青砖外墙涂料,勾出砖缝。在局部位置,如在承重部位的位置结合传统民居的结构特点,用其他颜色涂料或采用板材拼贴。③将传统民居的营造艺术用现代彩绘的手法加以展现,以此来延续传统民居的特色。
3)、门窗装饰
在原有的门窗洞口外部架木质镂空隔扇。隔扇的花纹采用简化后的传统图案,既保留了原有传统民居的神韵,又不失现代的简洁风格。
4)、建筑材料、色彩
建筑立面的改造色彩宜采用清淡的灰白色调。屋顶是青灰色,局部构件如门、窗、栏杆等可漆成暗红色。建筑材料主要采用当地的材料,如木、竹子、石材等,使其改造方案更具经济性和可行性。
在城乡风貌改造建设中,依旧采用这些原则“借鉴、选择、传承广南古典建筑元素”。将其应用于新建筑中。
。
夜景灯光的建设既可以给市民及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夜间活动空间,又是突出一个城市特色风貌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
打造玉林特色夜景应突出重点,把玉东新区重要景观节点先亮化起来。灯光设置类型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目的的选择,应静的则不动,该动的则多变热烈。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范模实例
玉东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风貌改造以陂耀村为示范模式。陂耀村总人口约为2700人,其中桂科塘200人(约40户),凉水冲200人(约40户)、陂口塘1200人(约250户)、宝岭村400多人(约100户)、大岭脚280人(约40户)、油房240人(约20户)和余屋200人(约40户)。陂耀村农业主种水稻,经济作物有柑橙、香蕉、甘蔗、青刀豆、蕃茄、黄豆、红薯、木薯、烤烟、黄麻、四季豆、甘蔗、甜竹笋等。水果高产质优,有柑橙、沙梨、板栗、龙眼、荔枝。 陂耀村以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为主要产业支撑。陂耀村现状建筑以砖混结构房为主,另外有部分木结构房屋和少量的土坯房,大部分房屋均与圈舍相连。陂耀村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能满足村民的生活要求,村内有村委会、卫生站、小学以及简陋的市场。现有玉容一级公路穿越整个村域,道路宽度为40米,为水泥路面。目前建有一条环村公路,道路宽度6米,为水泥路面。村域其他道路基本上都是土路,道路宽度4米。
,规划解决的问题:
1、生活问题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通信、水、电、气配给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及环卫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设村公所、卫生所、阅览室、灯光球场、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及农贸市场等。
论营造玉林多元特色风貌塑造玉东新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