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类别:内科概述: 症状表现: 1.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眼花、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促、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重者吞咽困难等。 2. 部分病人(大多为儿童)可有嗜食泥土、石子、生米等异食癖。 3. 部分病人可出现舌痛或萎缩性舌炎、口角炎、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燥无光泽, 易脱落,指(趾) 甲变薄、变脆、缺少光泽, 重者变平或凹下呈勺状(反甲) 。心率增快,可有心界扩大、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等。诊断依据: 1.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 0g/L , 孕妇Hb<100g/Lg , MCV<80fl , MCH<2 6Pg , MCHC<0 . 31 , 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 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 血清铁<8 . 95umol/L ( <50ug/dI ), 总铁结和力>(360ug/dI )。 4. 运铁蛋白饱和度<。 5.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 6. 红细胞游离原卟琳>0 . 9umol/L ( >50ug/dI )(全血), 或血液锌卟琳( zPP ) >60ug/dI ( 全血), 或FEP/H b>。 7. 血清铁蛋白(SF)<14ug/L。治疗: 治疗原则 1. 病因治疗。 2. 补充铁剂。 3. 对症支持疗法。 4. 胃溃疡病反复出血者,必要时手术治疗。用药原则预防常识: 血不十分严重, 就不必去吃各种补品, 只要调整饮食就可以改变贫血的症状。比如首先要注意饮食,要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等富含铁质的食物。如果饮食中摄取的铁质不足或是缺铁严重, 就要马上补充铁剂。维他命 C 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也能帮助制造血红素, 所以维他命 C 的摄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许多蔬菜含铁质很丰富。如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莲藕粉等。最佳答案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于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的测定技术比较复杂, 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原地区, 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如低于 , 成年女子的血红蛋白低于 , 可以认为有贫血。 12 岁以下儿童比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正常值约低 15% 左右, 男孩和女孩无明显差别。海拔高的地区一般要高些。贫血患者红细胞计数的降低与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一般是成比例的, 但是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的红细胞计数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相对的较少, 以致贫血较轻时红细胞计数可以不低于正常。相反, 大红细胞型贫血时, 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地偏高, 而红细胞计数偏低。当失水、水滞留或急性大量失血后血液总量尚未恢复到正常时, 血红蛋白的浓度不能准确反映贫血的真实程度, 因此临床上要考虑这些因素对贫血的影响。此外, 在急性大量血管内溶血时, 血浆内含有较高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 这时血红蛋白测定的结果高于贫血的实际程度。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计数更能反映贫血的程度。要保护好“造血工厂”。许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损伤骨髓。化学因素如苯、有机砷、抗肿瘤药物、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癫痫疾病药物、抗风湿药( 如保太松、消炎痛)等; 物理性因素如 X 线、 B(12) γ射线、中子等,均可损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敌。因此, 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 遵守操作规程, 尤其不可滥用对造血功能有害的药物,还应避免不必要的 X 光照射。失血也是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 因此, 对各种失血性疾病, 如钩虫病、痔疮、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应积极进行治疗。贫血是指一定体积的血液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贫血是一种综合征,可出现于许多疾病。形成贫血主要有三类原因: 造血功能不良( 常由于干细胞缺陷、造血原料不足、骨髓受到外来细胞或物质侵占等原因) 、红细胞过度破坏及失血。血红蛋白为输氧的载体,故贫血后可发生全身组织缺氧症状, 如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心悸, 活动后易气急等。凡贫血患者必须在查清原因后再对症下药。【处方】 1 .贫血的原因很多,应仔细检查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不要自己随便吃“补血药”。 2 .贫血病人不可偏食,注意经常进食含铁及叶酸丰富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蛋、肉、鱼、水果等。 3 .小儿生长发育期和妇女妊娠期、哺乳期造血物质需要量大,应加强营养,如食物补充不够,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铁剂和叶酸。 、小肠手术后病人, 慢性胃炎胃酸减少者会引起造血因子缺乏, 应注意检查,如发现有贫血应积极治疗。 6 .老年人发生贫血一定要去医院查清病因,以防遗漏肿瘤性疾病。贫血是指循环
缺铁性贫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