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个人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做为一名支教老师,首先,我坚持走教化方针的基本路途,依据教化大纲进行教学。在思想上我主动要求进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参与学校的各类政治学,刚好总
支教个人总结2
时间飞逝,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已接近尾声。驻足回首,在跌撞与懵懂、摸索与尝试中,发觉自己改变了许多。从一起先的茫然无措,到现在的驾轻就熟;从青涩害羞,到如今的沉稳自如。一年历练的痕迹,镌刻在了我的脸上,更是牢记于心。不管是这里的一山一水,抑或是一花一草,都见证了这一年里我的成长。“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是探讨生支教团的的支教宣言,而如今,一年的时间已经化作一生的情意,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感受了中国西部农村的纯朴,体会了一种艰辛而又欢乐的生活,了解了中国基层的真实状况,更明白了这个时代给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虽然手里拽着的是一张本科文凭,但是初来乍到的我,无论是对人、对事还是对物,都是生疏的。虽然学生也是讲一般话,但由于受到壮语发音的影响,他们的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经常分不清,在肯定程度上导致我和他们在沟通上产生了障碍。每次都须要他们反复说几遍我才能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这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只不过除了教学方式的适应之外,我和他们之间还多了一种语言发音的相互适应。
虽然在校期间从事过家教工作,也曾经在中学里实习过,但是如今面对的对象不再是大城市里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我发觉学生还是无法适应我的这种教学方式。眼看着学生的成果没有任何起色,反而还有下降的迹象,我不由得起先担忧起来。在听了当地老师的课后,我意识到这边的教学方式还是以课本为主,抓的是基础学问,而拓展的内容相对较少,素养教化的理念在山区小学里面渗透得还不是很好,应试教化的观念依旧深化人心,虽然成果好了,但是学生缺乏了一种学习的欢乐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也的确不适合这里的学生。在不断的摸索、讨教、尝试中,我渐渐变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还是以课本学问为主,间或穿插一点课外的学问,以拓宽学生的学问面;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变更,在意识到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自学实力之后,我不再将课堂完全放手给学生,而是一边引导一边教学,让自己也参加到他们中间,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同学,跟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也可以让我在学习中发觉备课的不足并予以刚好的补充更正。
或许是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了学生,让学生喜爱上我的语文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爱好,成果也就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期中考试的平均分只有60出头,到期末考试的平均分70分,进步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信念倍增,并接着实践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虽然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踏上教学岗位,第一次作为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第一次独当一面从学生的生活起居,到日常学习一手包办,虽然中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与困惑,但是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方法。看到他们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到如今的主动自学,这种进步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那一刻自己也感到特别的满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早在来支教之前,身边的挚友和老师都会嘱咐我一句:“一年很快的,好好干!”是啊,四年的高校生活亦一晃而过,更何况是这1/4的时间呢?如何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让自己的支教事业无限绵延,让爱心的力气无限持续?这是从动身到现在我始终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或许在这一年里,我们能给学生带来新的学问、新的观念,但是我们离开之后,这种状态又要怎么持续下去?假如一年之后,他们又复原到了从前,那么我们支教的意义又在何处?莫非只是去补充老师队伍的不足吗?我想,我们的支教不仅仅是去支教,因为我们的头衔上还有“扶贫”两个字。
在学校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和队友们一起起先了家访活动。家访的路途是漫长而又艰辛的,有时候一走就是半天,而且路也不好,间或也须要翻山越岭才能从一个屯到另一个屯。每一次的'家访,学生的家长都会极力邀请我们在他们家吃饭,但是我们还是坚持自带干粮,因为不想再麻烦他们或者让他们破费,因为他们日常的生活已经特别拮据。每从一个学生家里出来,心情总是很沉重,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
支教个人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