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浓烈的刺玫花散文
绚丽浓烈的刺玫花散文
鄂西北的山区生长着一种满身是刺的藤蔓植物,我不知道在历代官方铅印版的诠释植物特性文献里有没有刺玫花这个名号,我在这里姑且叫她刺玫花吧,鄂西北的老百姓也很亲切地叫她“刺玫花儿”,也有叫她“刺
灿烂浓烈的刺玫花散文
绚丽浓烈的刺玫花散文
鄂西北的山区生长着一种满身是刺的藤蔓植物,我不知道在历代官方铅印版的诠释植物特性文献里有没有刺玫花这个名号,我在这里姑且叫她刺玫花吧,鄂西北的老百姓也很亲切地叫她“刺玫花儿”,也有叫她“刺鲜花”的。
这种植物,在山野里分布极广,的确显得平淡无奇,在山岭、悬崖、河谷、路边随处可见,她们有攀附在其他高大乔木上的,有攀爬垂挂在悬崖峭壁上的,也有自族蔓生一体的。由于其枝叶细小,经常被其它高大乔木,或阔叶树木所遮掩,所以在无花期经常是被人们所忽视的。
刺玫花的茎蔓通身满刺,枝叶纤细疯长,不受拘谨,不行塑造,其型不雅,不引人瞩目,刺人的野性经常令人厌烦。正因为这些生物习性使得它们只能蔓生于荒山野岭,不入名流之列,难登大雅之堂。文人墨客多不以其为题材吟诗作赋,画家们也不愿以她为对象塑造艺术形象,似乎那样有损于他们的高雅气质。官方习惯性的林种分类把它们归作“杂灌”一类。白居易还算一个有宽广心怀的诗人,大度地给了它一句算不得赞美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总归还是牵强入了一个怜悯其生世的诗句。这一“杂”一“乱”就巧合了“杂乱无章”的成语,这个成语很形象地描绘了刺玫花的生物特性。
事实上她们很庆幸自己拥有让达官显贵望而生畏的生物特性。在她们看来,世人所谓的“入流”,不过就是附庸风雅的品头论足,所谓“大雅之堂”,不过是达官显贵的深宅大院的盆景雅台。那些地方是她们深感厌恶的地方,那里有腐朽的铜臭,那里有贵族们附权媚俗的怪态,那里有她们厌烦的坚硬深宅高墙。她们生怕避之不及,她们喜爱把种子撒在广袤的原野,让她们的子孙在每一个角落繁衍不息;她们喜爱自己的身体在山野空间自由伸展,她们喜爱把根部深扎在厚实的土壤里,她们喜爱风儿抚弄自己纤长柔曼的身体。你瞧,她们现在是多么的逍遥自在,是多么的开朗豁达!
她和任何事物一样,有其多面性,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特质。她虽平凡,但扎根深厚,根部柔韧曼长,根皮肉厚,血样鲜红,俗称“红根”。在六七十年头勒着裤带过紧日子的时候,不少村民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挖其根皮,晒干后再拿到供销合作社换回油盐等基本生活用品。据说刺玫花的根皮可以提取红色素,制成的染色剂,可以染出纯正艳丽的“中国红”。这样说来,刺玫花曾为农夫的基本生存做了许多贡献,仅此一点儿就值得称道。
我的话似乎扯远了,读者们或许认为有些牵强附会,我们还是回到她的生物习性上来吧!她的种子繁多,且生命力极强,无论是悬崖绝壁,或是林间空地;无论是田间地头,或是荒山滩涂,她都可以落地发芽、遇土生根。鸟儿是她们的布种使者,担当着播撒义务,所以让她满山遍野,无处不在。
灿烂浓烈的刺玫花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