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答谢中书书教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答谢中书书教案
一、课文分析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挚友谢中书的一封回信,是六朝书札中的名篇。该文以清俊的笔触详细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读让学生尽情的
  高峰入云
  四季常景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写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之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小结:文章采纳了总—分—总的结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写景部分则以清俊的笔触详细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终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赞美与感慨收束。
  四、研读课文,赏美景,品意境,悟真情
  1、赏美景
  文章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它们的特点如何?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学生小组合作沟通,老师巡察指导。
  明确: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描写山之高,水之净,采纳俯、仰两种视角。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写壁立千仞的石岩、五彩的山石、常青的竹木,写出了这里色调绚丽多姿的特点,采纳平视的角度,静态的写法。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描写一天中的改变,主要有猿鸟的鸣叫、鱼儿的竞跃,写出了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与活力,主要从动态的角度来写。
  2、品意境
  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色调相配之美、晨昏改变之美、动静相衬之美,请你任选以上角度,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这里有()之美,你看()
  提示:原文+翻译/描绘
  参考:
  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雄伟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澄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这里有晨昏改变之美,你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早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气勃勃;傍晚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你看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你看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你看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这里有色调协作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为背景,绿水作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3、悟真情
  有个词叫“文如其人”,也就是说通过文章可以窥出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那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
  1、从文章中可看出作者酷爱大自然的剧烈感情,也可看出他寄情山水的悠然和清高,最终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表现了他的骄傲之感,把自己与谢公相提。
  2、表现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五、拓展延长
  1、文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你积累几句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
  2、上网搜集美景的图片,配上本文恰当的文句,制作一套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3、借鉴本文写景的方法,以霾为描写对象,写一个片段。(350字左右)


  答谢中书书教案2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背诵并默写课文。驾驭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尝、积累写景的美丽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酷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尝、积累写景的美丽语言。了解以声衬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酷爱自然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崇高的

答谢中书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羹羹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2-07-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