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鲁之行琐记散文
豫鲁之行琐记散文
豫鲁大地,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两岸的水土,哺育了我们的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这里,祖先们对生活的吟哦汇成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诞生了《诗经》;这里观众中酷爱武术的青少年情愿的可以上台学几招。结果竟有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士在他身旁几位穿着花里胡哨的女士的怂恿下走上舞台学招。练习时没留意,一跤可摔得不轻,令人捧腹。
看完武术表演,转过几段台阶,便来到一片松柏之中。向前几步,就看到了少林寺山门。书写着“少林寺”三字的匾额赫然其上。看场景,听介绍,才知道《少林寺》电影竟然不是在少林寺拍摄的。听了,有些怅然,有些迷茫。虽值初冬,门前的广场上仍旧松柏成荫。其中有不少古建筑的遗址,好像一直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静默地昭示着少林寺从前的繁华,绵长的历史。
走进寺门的佛堂两侧分列着“哼哈二将”、“四大天王”。有人问谁是“哼”,谁是“哈”时,我信口答道,你自己试着哼、哈看看。一问,果真不错。接着向后是一条雕刻着莲花图案、步步高的石径。石径两侧是高达二十多米的古柏。许多古柏的下半部,或者是和人一般高的地方留有许多深浅不一的小洞。据介绍是历年来和尚们练武功是留下的,也是这些武林高手们高深功夫的表现。导游说,脚踩莲花,佛祖会保佑的。听了这话,众人都嘻嘻哈哈的踩着莲花走进其次进建筑“罗汉堂”。里面是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罗汉堂后面有三四块石碑,记载着少林寺的历史、传闻。有块石碑下有一个巨大石龟。我们大多都用信奉男左女右的心态,用左手摸了摸石龟,祈求神灵的`保佑。接着是方丈室,练功房。少林寺现任方丈释永信是我们安徽颍上县人,在外省说来算是同乡了。虽然无缘见到,但是我们毫不缺憾。练功房里满地下都是大大小小的土坑,听介绍那是历年来的武僧练武是留下的。
出了少林寺,我们来到塔林。这里共有247座塔,葬着少林寺历代方丈、得道高僧。古时,平民的墓叫坟,士大夫的墓叫塚,皇帝的墓叫陵,和尚的墓称为塔。从塔林可以看到少林寺漫长的历史。在塔林,有些人想拍照,但多被年龄大的人阻挡了。有些长者介绍,这其实就是墓地。依据道教的阴阳二气来说,塔林里的阴气是很重的。如不留意,或许会招致一些稀里糊涂的怪毛病。
少林寺景区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景区人文景观丰富,佛教文化旺盛,自然景观奇秀。虽然风景美丽,令人赏心悦目;虽然佛教文化底蕴深厚,令人赞美不止,但也抹不去心头的丝丝阴影、缺憾。
武术表演的大厅门口坐着几位好像是和尚的光头,见到游客总会笑容可掬的送给你一粒佛珠,并且说是免费的;接着指引你去旁边的小摊上串上线。小摊边的和尚很麻利的把线串号,顺手挂到游客的颈项上,同时伸手索要二十元,不给钱就不准离开。导游也告知我们在景区不要和卖纪念品、饰品的人搭话,不要接受免费的馈赠物品。否则,被缠住了,不花个百八十元的无法脱身;更不能到卖饰品、纪念品的店里去。倘如不知,贸然进了门,不花费几百元,是出不了门的。唉!
三、龙门石窟佛像,世间难见佳境
豫鲁之行琐记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