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桃花坞年画《姑苏美景篇》
桃花坞木刻年画《姑苏阊门图》
撷取一点加以发挥,而这张版画却对人们在清明这一天的活
动来了个事无巨细的记录与描述,从这个角度看,
《清明佳
节图》拥有相当珍贵的风俗研究价值。
由于年月较远,
套色印刷的《清明佳节图》已经出现了一些褪色的印迹,赭
石、花青等色彩较浓妆的还不太显然,画中几处常绿树的绿
色则出现了发暗发淡的现象。据王祖德推断,当年这样一张
色彩鲜亮、制作精巧的版画,应当多用于书房的装修,故售
价亦必比较昂贵,和此后的普通民间年画是有一定差距的。
发表时间:2008-3-31桃花坞木刻年画
《清明节气》
苏
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看到了该馆陈列的《清明佳节图》
复印图,年画大师王祖德告诉记者,《清明佳节图》的复制
是博物馆今年的一大重点,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由于难度
较大,达成复制大体要一年时间。《清明佳节图》原图收藏
在日本广岛王舍利宝物馆,复印图是几经周折,按原图大小
复印而成。或许是因为保留时间比较久,画面有些发黄,整
个画面分为上下四张,每张画面与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时
节雨纷繁,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哪处有,牧童遥指杏
花村。”相对应,彼此连接,每张图长不足30厘米,宽在
20厘米左右,特别小巧。桃花坞木刻年画《清明节气》局
部
桃花坞木刻年画《清明节气》局部中国苏州-桃花坞年画《盘门三景》
水乡元宵江苏桃花坞年画一、简介桃花坞位于苏州
阊门内北城下,自古以来便是苏州城里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向。明弘治时,名画家唐寅(伯虎)曾在这里营建桃花庵,
自此名扬。桃花坞年画,始于明朝,盛于清雍正、乾隆年间。今后江南各地受其影响,陆续开设画坊。其作品华丽堂皇,
题材多样,或谓能“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并且“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新闻”。内容有故事戏文,人情风俗,时事新闻、佳人、娃娃,以至灶君、神马等。明朝,
风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此建筑桃花庵别墅,并作《桃花庵歌》。桃花坞渐渐著名,后唐伯虎墓又建于此地。至清代时,地方上又数次复修,并在唐子畏祠墓前后种桃树千株,春日桃花
盛开,文人雅士云集,饮酒作诗,使桃花坞成为当时的名胜。
明清时期,随着苏州城市经济的发展,阊门一带集中了很多
工艺作坊,以年画铺为最多。在此出品的民间木版年画,更使桃花坞名闻天下。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其丰富的题材、儒雅的画面和俊秀的色彩所显示的魅力而受到世人的欢迎,与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潍坊的木版年画一同,成为明清
时期中公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代表。
桃花坞是苏州的
一处地名,位于阊门内北城下,古来便是苏州城里一个风景
秀丽的去向。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
画,与天津扬柳青并称”南桃北杨”。
桃花坞木刻年画
不单宽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很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流
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
影响。二、溯源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拥有400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
像图演变而来,到明朝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派别,形成了独到的风格。现在最早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在日本刊行的《支
那古版绘图录》中收录的“寿星图”,画面上刻有“万历念
五年(1597年)”的刊记。从其画面来看,作品的构图、刻
工、印制均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明末清初,是苏州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繁盛时期,当时的画铺约有四、五十家,大多数设在枫桥、山塘街、虎丘和阊门内桃花坞至报答寺塔一带。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除销到江苏各地及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山东、河南、东北三省外,还随着商船远销到南洋等地,其艺术成就,曾对日本浮世绘
艺术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桃花坞木版年画盛
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最繁盛时期有张星聚、张文聚、魏宏泰、吕云林、陆福顺、陆嘉顺、墨香斋、张在、泰源、张临、季祥吉等画铺,稍后出现的王荣兴、陈同盛、陈同兴、吴锦增、吴太元、鸿云
中国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