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需要量必需脂肪酸亚油酸- 亚麻酸脂肪酸组成论文脂肪需要量必需脂肪酸亚油酸/ 亚麻酸脂肪酸组成论文【提示】本文仅提供摘要、关键词、篇名、目录等题录内容。为中国学术资源库知识代理, 不涉版权。作者如有疑义, 请联系版权单位或学校。【摘要】本研究选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和吉富罗非鱼(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 GIFT) 幼鱼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和亚油酸水平对罗非鱼幼鱼生长、体组成、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 并以此为判断依据, 确定出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脂肪和亚油酸的需要量以及适宜的亚油酸与亚麻酸比值。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 尼罗罗非鱼幼鱼饲料的脂肪需要量选用初重为( ± )g 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360 尾, 随机分成 6组( 每组 4 重复, 每重复 15尾), 分别饲喂添加鱼油水平为 0%( 对照组)、 3% 、 6% 、 9% 、 12% 和 15% 的纯化饲料( 实测脂肪水平为 % 、 % 、 % 、 % 、 % 和 %) 。饲养 8 周后, 以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等指标为判断依据, 确定其饲料脂肪的需要量。结果表明, 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 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蛋白质效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饲料系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使尼罗罗非鱼肝体比及全鱼和肌肉的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 。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 尼罗罗非鱼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各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 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在脂肪水平为 % 时最小,在 % 时达到最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 尼罗罗非鱼脂蛋白酯酶、肝脂酶和肠道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脂肪酸合成酶活性显著下降(P<) 。对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 尼罗罗非鱼幼鱼饲料最适脂肪水平分别为 %,%,% 和 %, 因此确定尼罗罗非鱼幼鱼饲料的脂肪需要量为 %-% 。 2. 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的亚油酸需要量选用初重为( ± )g 吉富罗非鱼 630 尾, 随机分成 7组( 每组 3 个重复, 每个重复 30尾),饲喂7 种不同亚油酸水平的半纯化饲料, 其饲料亚油酸实测值水平分别为: %( 对照组)、 % 、 % 、 % 、 % 、 % 和 % 。共饲养10周, 结果表明, 鱼体增重率与饲料效率随亚油酸水平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 % 水平下达到最大。经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出, 饲料的亚油酸水平为 % 时吉富罗非鱼获得最大增重率。经折线回归分析, 得出亚油酸水平为 % 时, 饲料效率最高。肝体比随亚油酸水平升高先升高,超过 % 水平后开始下降, 各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脂肪需要量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脂肪酸组成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